胡旦见赵老大没有钦点他为状元,心中颇为失望。

很快,举子们都陆陆续续地写完了卷子。

殿试没有采取糊名制和誊抄制,因为卷子少,直接由李昉、扈蒙等留在翰林院批改。

等卷子改出来后,赵老大第二天就召举子们再度进殿提问。

虽说卷子的名次由李昉、扈蒙来定,但谁都知道殿试名次只是起点,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好,希望仕途顺利一点,还是得看能否在赵老大跟前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赵老大提问时,这些举子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来。

轮到沈霁时,赵老大问了她一个曾经问过的问题:“你认为汴梁可堪为京都?”

这个问题别说那些举子了,就连李昉、扈蒙等在场的官员都大为吃惊。

沈霁“啊”了声,纳闷她的问题为什么跟别人的不一样。好在她曾经跟赵老大嘀咕过迁都的事情,而今她也未曾改变过自己的想法,斟酌过后,她谨慎地开了口。

她没有贸然地说迁都之事,她只是根据这些年自己的观察与从沈亿陆、阎舒、李穆等人那儿学习来的经验论述了汴梁为首都的利弊,又从这方面引申到与北边刘汉政权、契丹的关系方面去,最后重申她的论点:“……汴梁为京都非上上之选。”

赵老大早就准备平定北边的刘汉政权,然而刘汉与契丹的关系却是一大隐患,每次大宋发兵太原,刘继元都能去契丹搬救兵,从而对大宋兵马形成夹击之势。

况且平定刘汉后,大宋便会直接对上契丹,双方交战的次数必然会增多,这是很多朝臣都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去年秋天开始,赵老大便已经发兵太原,眼下北边战事不断,但总体而言还是好消息较多。

沈霁没有明说迁都,但赵老大已经十分满意她的答案,觉得她比自己印象中还要聪明能干,——以前她虽然能说出迁都的好处,却从未往为何要迁都这方面讲,如今她能掰扯清楚刘汉、契丹这些政权的事,说明她进步很大,看问题也更加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