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郑昭心里突然有种异样的感动。他看了看郑夫人,见妻子眼里有些闪烁。他想了想,道:“也好。不过,司楚,你别跟我一块儿进去,在暗处当接应。”他又对左慕桥道,“左兄,请你为我父子准备两套你号里工友平时穿的旧衣服,要一直穿着的,不要洗过的。”

左慕桥道:“有,有,即刻就好。”

等左慕桥一走,郑夫人急道:“阿昭,你要用那一张面具了?”

进了东阳城后,郑昭就把先前那张面具洗掉了,在左慕桥面前都是以本来面目示之。虽然左慕桥绝对可靠,但这张面具已是郑昭最后的本钱,也一直没拿出来。听夫人这样说,郑昭笑了笑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现在确实还不是时候。假如真是圈套,用面具亦没用。假如不是的话,这面具可以留到上了船再用,反正凭他的秘术,那渔民不足为虑。让那渔民送自己一家过江,希望实是极为渺茫。但就是因为希望渺茫,更要不惜一切抓住这一线生机,只是这些话也不必和妻子和儿子多说。

左慕桥的行里有十几个徒工,高矮胖瘦都有,不多时就拿了两件衣服过来,郑昭和郑司楚换上了后,居然还挺合身,十足便是两个渔行伙计。左慕桥已备好了马车,好在现在东阳城只对出城的西门查得特别紧,并不曾禁夜。

东阳城虽然不是十二名城之一,但由于此城与名城东平几乎是一体,所以一样十分繁华。暮色沉沉,但街上仍是灯火通明,歌肆酒楼都还在营业。走过繁华的大街,马车转入小巷,随着路越来越偏僻,郑司楚已觉得夜风渐渐大了,风中所带的水汽也越来越重,想必已快到江边。

东阳城依江而建,南门乃是水门。说是南门,但由于这十几年来天下承平,反正有大江做天然屏障,码头越来越大,南门形同虚设,沿江的城墙都已被拆了不少,拆掉的地方便有渔民聚居,不下千户。平时这一带是东阳的鱼市,就算晚上一样有酒楼来采办鱼鲜。虽然现在下了封江令,但渔民在江边都用竹子在江中围出鱼笼,将打来的鱼养在里面,所以来买鱼的人仍然有不少。近江边时显得十分偏僻,到了江边反倒热闹起来了,不但开了好多家鱼馆,风中还偶尔传来几声琵琶的声音,想必是给吃鲜鱼的客人助兴的。

到得一个拐角处,左慕桥停下车,小声道:“先生,那渔民在最边上,那个门前挂着破网,顶上是用稻草苫着的便是。那人叫许四宝,先生您跟他说十九公想买泥步鱼便行了。”

泥步鱼是江中一种无鳞之鱼,长得很肥,但由于是食江底腐草为生,一向没人吃,买来只是喂猫的,平时也不太会有人买泥步鱼。至于说十九公,那是怕万一有人真来买泥步鱼,弄混了耽误正事。郑昭心知这是左慕桥当年当细作时与耳目接头的故伎,过了这么多年又用出来了。他微微一笑道:“多谢左兄大恩。”

左慕桥道:“先生这是什么话。万一有什么不对,您立刻和公子过来,我在这儿等您两位。”

郑昭道:“不必了。如果真出了事,请左兄带犬子回去,不用等我。”他也不让左慕桥再说,便转向郑司楚道:“司楚,走吧。”

他们提了灯下了车,向前走去。这一段已是渔市边上,极是冷僻。那些有鱼可卖的人家,都在门口竖根柱子、挂上灯笼,但这儿的渔民多半打了鱼来自己吃,只是零星出卖换点粮米油盐,所以连灯笼都没有,很多人家里连油灯都没点。他走了一阵,只见前面越来越暗,但隐约已能看到前面有间小屋,门外晾着渔网,正是左慕桥说的那个许四宝的家。郑昭小声道:“司楚,你在这儿等着吧。我出来时,若没事,便会用灯划两个圈。如果不见这两个圈,你便自行回去。”

郑司楚心里突然一阵痛楚,急道:“父亲……”

郑昭道:“不要多说了。你我父子若缘尽于此,那也是天命,只是希望老天别对我如此苛刻。”他说出这话又觉未免太不吉利,便笑了笑道:“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连那些杀手都无奈我何,不用太担心。”

看着父亲的背景消失在暮色中,郑司楚心头不禁又抽紧了,暗暗道:父亲,你一定要回来。记忆中,父亲对自己只是严厉,温情十分难得,但现在他对父亲却有种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