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有机会,可以做些山菌炖鸡汤给小嬴政喝,又补又好喝,赵维桢真怕别的厨子做不好。
为了这鸡汤,她也不着急结束饭局了。
“你来讲讲,该怎么办?”她问。
“四个字:徐徐图之。”
吕不韦得到首肯后,才继续说了下去:“维桢想办学,是个好路子。一则是可养声望,二则是能够培养支持你的门生。你的学生,以及学生背后的家世,都与你有着天然的结盟,他们也更容易支持你。待到秦王稷之后,你寻个合适的时机,提及入朝为官,则要简单的多。”
赵维桢轻轻“嗯”了一声。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养士用士”。公室的国君“尊贤使能”,广招天下之士,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再到后面,一些有资产、地位的贵族,也开始打开府邸大门,收罗门客。
像孟尝君、平原君等贵族,因为门客众多,还有过不少诸如“鸡鸣狗盗”、“毛遂自荐”的典故。
甚至是在历史上,吕不韦也是养了门客三千,著书立传,有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国君、家主每每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抛给门客,然后就到了这些平日吃穿用度、读书资源都靠贵族的门客回报的时候了。
吕不韦说了这么多,意思与“养士”传统大差不离:今日她带的学生,明日就会是她的支持者。
师生关系,亦是不亚于婚姻关系的联盟。
但……
明白归明白,但赵维桢觉得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特别是在秦国。
“不会那么简单。”赵维桢直接指出:“秦王稷经受过宣太后干预朝政的时期,他敏感的很,否则,秦王大可以允许我直接在府中办学。”
为什么秦王嬴稷要点出让太子在自己的华阳宫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