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郑国所言,没有哪个国君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他言之凿凿,好似早就准备。那嬴政再不认同,也要听听他有什么办法,能改变关中之地的情况了。
“你说修渠可改变。”嬴政又问:“那该如何修渠?”
郑国等的就是国君如此发问。
他精神一振,不假思索,出口就是长篇大论:“关中地形复杂,西北高、东北低,可西引泾水、东注洛水,依凭山脉走势开三百里为渠。运用‘横’、‘绝’技术,拦河引流。”
先抛出总结,而后不等嬴政追问,郑国自顾自地出言解释。
“一则因为泾水浑浊,含有大量泥沙,可改善斥卤地的情况。二则,泾、洛、渭水之间,便可如蛛网密布灌溉。如此计划,涝时水有河道引流,旱时亦不缺水务农,将会大大改善这一方水土的情况。”
郑国说道:“到时候平民不缺饭食,自然会念及国君的恩惠。”
嬴政倒是不在乎别人念不念他的好,只是乍听郑国所言,确实很有道理。
不说别的,关中缺水缺土,是个问题。
维桢夫人向来把“提高生产力”挂在嘴边,这么多年下来,他也见识过其中好处。
生产力提升了,国力便会大大增加。
修一水渠,改变千万亩田的情况,其中效果,不比改善农具、推广新种植物差。
这也与维桢夫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就算郑国来秦国是有其他目的,但他言及修渠,这渠修好了,确实不是坏事。
“王上。”李斯却依旧不太赞同:“秦国也不是没有水工。”
郑国闻言挑眉:“可秦国的水工,怎么不提及修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