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页

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换做其他人也同样如此,但放在赵奕的身上,仿佛就体现出工作的认真。

贺书林听的直撇嘴,但还是什么都没说,调试一次就通过,足以证明赵奕的能力水平,还有什么好质疑的吗?

而且发动机安装三天并不长,因为是实验阶段,每一步都是‘探索’,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肯定要一步步的慢慢来,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接下来就是上机工作了。

赵奕还是和之前一样,严格监督每一步工作,他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只是在旁边监督、观看,时不时也做一下指挥。

但是有赵奕在旁边指挥,其他人都感觉轻松很多,他们都觉得不担心出问题,否则肯定会被赵奕指出来,而有问题问赵奕,肯定能得到答案。

刘建昆一行人中,有些人听到‘三天’,就直接选择了离开。

有些人则留了下来。

这些留下来的人中,军方的代表比较多,军方的代表就是来看战鹰飞机的,他们希望能看到战鹰飞机的研发有进展。

现在留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能够看到进展,也就干脆呆在这里,亲眼看看第一手消息。

空军方面的高层领导,都非常关心战鹰飞机的研发问题,仿佛都是迫不及待的,能列装上几架战鹰飞机。

这听起来有些不实际,也代表了空军的领导层对于战鹰-1的期待。

……

赵奕对时间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发动机上机恰好用了三天时间,中途还进行了电子设备对接调试。

三天后。

战鹰飞机被牵引车拉到了外面跑道,准备正式开始进行点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