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0页

赵奕发现有些微型光束的微调,并不会影响到建立空间链接,却能直接影响到光能的传输效率。

在连续的实验结束以后,研发组做了详细的数据比对,随后召开了会议讨论结果。

赵奕根据结果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说明光能传输效率需要的精度更高。”

“什么意思呢?”

“因为内部光束的调整,并不会影响到建立连接,却能够影响到能量传输效率,说明建立连接需求的阈值更高,而光能传输的阈值很低。”

“比如,一个参数x,当x取值10到20,就可以建立空间链接,而取值15-16,才能够保证最大化的光能传输效率,正因为如此,只要在10到20范围进行调整,都可以建立链接,同时取值却会影响到光能传输效率。”

“但是,这个阈值的把控,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实验能够得出结论,对于底层理论的研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研发组记录了实验和结论,随后就继续留下来做研究。

赵奕则是仔细研究起更深层的数学逻辑,他必须用数学方法,对于光能传输效率做解释,才能够高效的应用这项技术,而不是碰运气式的制造相关的设备。

理论的解析工作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赵奕非常感兴趣的。

赵奕一时间想不出头绪,就干脆把空间链接技术就关的数学体系放在一起,寻找哪里是薄弱点,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

然后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空间解析。

空间链接技术有关的数学体系,并没有和空间解析建立直接关系,大部分都是应用,也就是建立链接的方式,和空间有关的,大体可以解释为‘某空间设立一个端口,另一个空间建立同样的端口,利用‘密码’让两者相连’。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

赵奕把自己闷在办公室里,很仔细的研究空间数学,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