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页

元昭阳考虑到菜中不应该有大量的其他三地的资源,于是只先在《食经》中选了四荤五素,又两甜一咸三个汤。选菜时还颇费了些心思,选的菜,金木水火土五种基础灵根都至少有一道能补得上。虽然用了不少心思,元昭阳却没有将这一点作为菜肴的卖点明示出。

登天楼那么多灵食,卖了那么多年,对于五行所补,肯定菜与菜之间也有所不同。只是登天楼觉得,菜谱一直在完善中,有着不确定,一直也没明打明地说吃什么能补什么,多半还是食客自己按经验在选。

元昭阳她们依托《食经》,其实已经知道了各道菜的功效。只是,出了这样的菜已经十分打眼,也没必要做到像是已经专精到可以明确分类的地步。菜的品质和味道藏不了拙,总要在其他方面含糊一些。

在确定如何售卖前,元昭阳听林棉棉说了一些,那个地球界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的餐饮业的事儿。最后在售整盘菜和一盒多样菜两种选择上,元昭阳还是选择了后者。

一盒子,一米饭,一荤,两素,一汤。

按荤菜来区分食盒的种类,一日里,固定出两种食盒,对应两种不同的荤菜,其中两种素菜和一道配汤,是每个食盒都一样的。

如此一来,只四荤五素三汤,就能轮流搭配出好几天的不同餐单。

杜一溪初听元昭阳的想法时,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弄得这般复杂。

既然这些菜都能做出来,月岩砂盒里放着还能保持很久的新鲜度,直接一种菜一盒那样卖不好么。或者像是登天楼那样,选几个菜做常备的,时时供应,再留一两个当做高级菜,定时供应也好,上拍卖会也好,也不麻烦。

只是元昭阳坚持,杜一溪也就按着元昭阳的想法来了。

反正做个宗内的小型传物阵法也很方便,从元昭阳的院子,到清心堂的后厨,以杜一溪那儿为跳板,元昭阳把东西放上小传送阵,直接就到了清心堂,清心堂的人也只会以为是宗主传过来的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