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而这些荣耀,都是他应得的。

“是啊。”

坐在邱老先生对面的那位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轻声感慨道。

这位不是别人,正是陆舟在普林斯顿有过一面之缘的王熹平院士。

虽然邱老先生和燕大的关系很差,差到了甚至在媒体上相互炮轰、师徒翻脸的程度,不过老先生在燕大还是有几个私交不错的朋友的。

比如王熹平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停顿了片刻,王老先生继续感慨道:“普林斯顿的那场学术会议之后,我原本以为这小子的本事都在数论上,没想到他在高能物理领域也这么有这么高的天赋。年轻有为的学者我见过不少,但这种全才,我还真没见过几个。”

邱成桐笑着说:“我倒是见过一个。”

“谁?”

“陶哲轩!”

王熹平微微愣了下,随即笑着道:“你对他的评价这么高的吗?”

陶哲轩,获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82年邱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现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是数学界公认的天才,而且是令人惊叹的全才。

虽然他并没有涉及物理领域的研究,但他的研究范学却几乎涵盖了数学的所有领域,从调和分析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甚至于他的研究还从纯数领域扩散到了应数领域,比如照相机中的压缩传感原理便有着他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将他评价为数学界的莫扎特,因为除了天才之外,再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为何如此众多的成就会出现在一个凡人的身上。

虽然国内数学界,已经有不少人评价这位陆舟,称他是“小陶哲轩”,但终归还是带个“小”字。在王熹平看来,老友的评价,还是太过夸张了点。

邱老先生笑了笑说:“评价高吗?我甚至觉得,他完全有希望超过他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