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页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与公众们想象的“现实”恰好相反,很多商业核聚变公司的投资方,恰恰正是那些看上去利益受损的能源巨头。

比如著名的通用聚变公司,便是加拿大石油公司cenov领投。而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仿星器项目,除了受到iter项目以及德国能源署的支持之外,部分研究项目更是有着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的经费支持。

当然,除了那些石油巨头,不少不差钱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对可控核聚变这种一听起来就很酷的概念同样感兴趣。

比如谷歌投资的tri—alha。

虽然陆舟个人感觉,三阿尔法存在骗投资的嫌疑,但中肯的评价一下,这家私营企业能够在一年之内从无到有建成一座聚变实验堆,连知名诺贝尔奖得主伯顿·里克特都被惊的大跌眼镜,至少证明了这些人本事还是有的。

而且担任tri—alha首席科学家及实验运行部主任的郭厚扬教授,也是一位在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相当牛逼的华人学者,虽然他的名字可能不是那么的令人耳熟能详,但这位大牛在1996年可是被收录于《世界名人录》的,可见学术界对他的认可。

不管动机如何,正是因为这么多有才能的人进入这一领域,有这么多资本青睐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才能从最初门可罗雀的冷清,到现在逐渐走向热门。

很巧的是,他刚走进这里没多久,便看到了前天与他在咖啡馆中闲谈的本德鲍尔。

此时此刻,这位tri—alha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正站在灰色的幕布前,向其它研究所的学者以及少部分对可控核聚变感兴趣的投资者,用t展示着他们的c2—u聚变装置,以及领先世界的“场反向配置(frc)”装置等等。

虽然站在台上的他讲的热情洋溢,但回想起前天他和自己说的那些话,陆舟总感觉这份热忱的表情多少有些失真。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摇了摇头,陆舟没说什么,简单地了解了下frc装置的技术内涵,然后便向旁边的展位走去。

同一时间里,在技术展示厅内的不只是tri—alha,还有随陆舟一同前往这里的宝盛集团。

现在的国企毕竟不是几十年前的国企,即便这种高科技产业有来自国家方面的专项补贴,但产品的销路依然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否则好不容易提上来的产能,又得面临去产能的困境了。

在向主办方申请的展位上,宝盛集团向来自世界各地研究机构的学者,展示了他们与金陵高等研究院合作开发的sg—1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