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页

因此,想要更改这些设计,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时候,一位手上拎着安全帽,穿着灰外套的老工程师走了过来,看着陆舟笑了笑说道。

“怎么样?这玩意儿看着还行吧?”

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说:“看起来挺是挺可靠的,就是但愿它在仿星器上也能正常运行了。”

这位老工程师摆了摆手:“这你放心,就算现在不管用,我也保证能让它变得管用起来。”

站在陆舟面前的这位老先生,名字叫李健纲,华国工程院的院士,同时也是科大副校长与华科院物质研究院的副院长。

虽然老先生本科读的是船舶动力,但最后不知怎么的半路出家研究起了等离子体物理。后来又赶上了九五重大科学工程的大潮,可控聚变的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他的学术生涯也算是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副院长的位置上,后来又评上了院士。

在华国从iter退群之前,他的身份还是华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之一,icrf加热天线技术能够在国际上广受认可,这其中他的功劳也是功不可没的。

至于现在,华国从iter退群了,他的身份也就变成了国家聚变能计划执行中心的顾问,同时负责协调庐阳物质研究所在示范堆工程中的工作——即,整个示范堆的加热部件。

此刻站在陆舟旁边的肖乐是他的学生,也正是他推荐过来的。

对于这位大牛的保证,陆舟还是很相信的。

“那就麻烦你了,我简单的说几个要求。”

李教授取出了随身携带的本子,也不废话。

“你说。”

陆舟点了点头,回忆了一会儿先前几次会议上已经讨论出的工程细节,开口说道。

“对应仿星器放电实验中等离子体的几个不同位型,加热天线需要可以沿着径向方向移动,移动范围在负150毫米至正150毫米之间,调节精度为一毫米。可以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