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两只手的问题

朱允炆并不需要征用民力、兵力,将边关或山西等地的石油运输过来,商人会帮助自己完成这一切,只不过需要支付一定银钱罢了。

夜风微动,吹散了朱允炆的思绪。

朱允炆看向一旁的骆颜儿,轻声说道:“其实,他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你,是你的那双手触动了朕,是你的智慧,给了他们机会。”

骆颜儿看着朱允炆,脸上的笑容,如春之花绽,从容且动人。

翌日。

马恩慧用过早膳后,对双喜问道:“昨儿皇上在哪个宫就寝的?”

双喜苦涩地看着马恩慧,道:“回皇后,皇上昨儿在谨身殿就寝。”

“谨身殿?”

马恩慧皱了皱眉,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朱允炆看着苏州知府姚善的奏疏,暗暗惊讶,没想到在这大明,竟然还有敢为天下人先的人才。

北平布政使张昺解禁商人,朝臣反对,稍微透漏点风,说打算在北平府施行新商业之策,采取十五税一的商税,张昺都没反对,商人自己都没说什么,朝堂又开始躁动了。

朱允炆正愁不知道如何切入革新商税,说服朝臣,现在好了,姚善这封奏疏,可谓是及时雨。

“召解缙、黄子澄、夏元吉。”

朱允炆欣喜不已。

对于姚善的奏疏,黄子澄、夏元吉已看过复本,也猜到了朱允炆会召,只不过没想会如此之快。

朱允炆直截了当地问道:“苏州府想要试行新商业之策,你们有何看法?”

黄子澄为户部尚书,第一个回道:“皇上,新商业之策,改变了太祖时期三十税一的低税,会否过于损害商人所得利?若在苏州府试行十五税一,而苏州府之外的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常州府等地皆是三十税一,是否会让苏州府成为商税高地,致使苏州府商人奔离?”

朱允炆微微点头,黄子澄在户部确实工作尽心尽力,能提出这两点,说明他对于商业问题,是下过功夫的。

商业运作,如无形之手,自有规律。

而朝廷管控,如有形之手,如果将这只手伸开,政策便是拇指,税收便是食指。

商人跑还是留,就看拇指与食指,能不能捏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