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来呀,快活啊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骆冠英,问:“你决定了?”</p>

骆冠英重重跪下,叩头道:“臣愿用功劳,换叔叔脱离松山矿场,弟弟冠华从交趾调回句容。”</p>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你应该知道他们犯了法,若不是看在淑妃的面子上,他们被斩首都是轻的!现在你愿意舍弃爵位,救骆华离开矿场,骆冠华回句容,朕若不准,怕是不近人情。只不过你可要想清楚了,舍弃爵位,你可能这辈子都难以封爵。”</p>

骆冠英坦然:“若守着爵位,亲人却受尽磨难,怕也不会开心。与其要爵位,不如要亲情,祖母若还在的话,一定也会支持冠英如此选择。”</p>

朱允炆摆了摆手:“先回去吧。”</p>

骆冠英行礼离开。</p>

朱允炆看向黄淮,问:“你认为如何?”</p>

黄淮整理着一摞文书,回道:“骆冠英在此番航行中立有大功,若不封赏,恐有损朝廷公正。不妨折中,给其爵位,不给爵位俸禄。”</p>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点头说:“你是一个有才之人,待在武英殿有些浪费了,去吏部考功司吧,监察官员,勿要畏惧,勿要行私。”</p>

黄淮连忙跪下谢恩。</p>

两日后,朱允炆批准封赏文书,大封赏拉开大幕。</p>

郑和封郑国公,跃至人臣巅峰。</p>

张玉封侯,追封忠武公,谥号忠显。</p>

朱能封蓝海侯,骆冠英封首登侯,沈伟封……</p>

大肆封赏!</p>

转眼之间,朝廷伯爵的数量已经超越了洪武时期,比开国时的伯爵还多……</p>

户部鼎力支持,一口气拿出了四百万钱钞用于封赏,同时还搭配有各类物质奖励,官邸、粮食、布匹、香料等等。</p>

盛况轰动一时,官员贺喜者、羡慕者无数。</p>

朝廷对水师的大封赏,带动了民间对大海的向往,一些百姓子弟也开始主动接触航海知识,为了补充后备人才,水师都督府联合国子监,打造了独立于国子监之外的水师学院,专司航海教学。</p>

在封赏之后,户部、国子监农学院已经选择了一批人,分为十组,各自从宫中带出一批正在育苗的番薯,连车带土一起拉走,前往皇家田庄、南直隶诸地、苏杭、江西等地。</p>

番薯种植时间相对而言并不挑剔,四月底五月初影响不大,允许先行种植。</p>

朱允炆列出了农作物耕作表,并选派一批人带土豆、玉米等前往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按照农时准备耕种。</p>

为了确保耕种无误,确保收成,朱允炆特意写了耕作细则,并将一部分种子交给水师军士家眷耕种,安排专人负责照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