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抽刀向理学

今年夏天,鞑靼迁移到了胪朐河流域,就在哈剌温山西面,隔着一座山与朵颜卫当邻居,也不知道是记仇朵颜卫曾经帮助过大明,还是担心朵颜卫是大明的刀子,这半年来并没有主动勾搭朵颜卫,算是太平了几个月。</p>

在大明没找你的时候,你就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非要闹腾点事出来,派个使臣到大明来,图啥呢,咱们关系又不好,想刺探情报,还是想卖羊毛?</p>

朱允炆原本是不想让这群人来京师的,见了糟心,大过年的,不让人肃静肃静,可礼部与内阁认为,来者是客,不接待多少有些失礼,不妨让他们来,顺便兴师问罪。</p>

既然这样,那就都来吧。</p>

不过,帖木儿国没来使臣,毕竟路太远了,跑一趟实在是废腿。再说了,哈里现在正忙着开采克其库姆地区的木龙涛金矿,时不时请傅安、王全臻等人吃个饭,商量商量如何拉近下与大明之间的关系。</p>

年底,京师热闹更胜以往,各地的手艺人、商人,纷纷抵京。</p>

何文渊在冬日封印之后,</p>

带叶灵儿抵达京师,刚拜谒了英烈碑,转身就看到了熟悉的面孔。</p>

汤不平板着脸:“皇上请你们入宫一叙。”</p>

何文渊、叶灵儿没想到刚到京师,安全局的人就找上来了,只好跟着汤不平入了宫。</p>

朱允炆看着更为稳重的何文渊与更是动人的叶灵儿,看向内侍,内侍端来两枚美玉。</p>

“这是?”</p>

何文渊、叶灵儿有些不明所以。</p>

朱允炆平和地说:“听闻你们二人已立下婚约,朕送两枚玉佩作贺礼,收下吧,日后用心为朝廷办事,不可徇私枉法,否则这玉佩,朕会收回来。”</p>

何文渊、叶灵儿收下玉佩,感动不已。</p>

朱允炆看向叶灵儿:“永嘉学派与正学书院的论战,朕看了文书。让朕来说,正学书院之所以输给永嘉学派,主要还是过于拘泥于理学古礼,只讲问心问性,不能有所为,不知如何为。如今国子监正在改良理学,但院长董伦本身就出自理学,改良步子有限,难有成效,你明白朕的意思吧?”</p>

叶灵儿蹙眉,何文渊有些着急。</p>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朱允炆这是想将叶灵儿调入国子监,帮助董伦改良理学,让理学从空谈心性转化为务实求索,可两个人还没成亲,一旦叶灵儿进入国子监,那何文渊人在温州府,这小日子还怎么过?</p>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朕知道这样对你们二人不公,但理学不革新,思想不摆正,大明就</p>

无法大踏步前进,你们也不希望看到诸如方孝孺等人,在民间大兴儒家理学,不问其他学问吧?”</p>

何文渊看着犹豫的叶灵儿,着急地说:“改良儒家学问与理学,不需要灵儿到国子监吧,送来教材……”</p>

叶灵儿打断了何文渊:“若只有教材就能成才,那天下府县学何必还需要先生?教材摆在那里,学子未必能通达其义。学问在于学与问,教材是死的,可学而不可问,没有人解惑,学出来的学子又怎么能懂得其中精髓?”</p>

“可……”</p>

何文渊想哭,还没成婚,这要是分开两地,岂不是煎熬。</p>

朱允炆想了想,说:“若是你能答应来国子监,朕可以恩准你,每一个月课程休半个月,随水师南下的船只,往返温州府与京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