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惊的瞪大眼睛:“好慢!”这个速度完全能不能接受啊!赵祯真有耐心。
……
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人各自去找自己的友人,看完本纪就气的头疼,等到看完了全部,对照着看,看的他们都想亲自写一本史书——反正现在有空。
李渊拍桌:“一个个都在隐没朕的功绩,到底有没有人记得我才是开国之君?”
“我记得主公,永远都记得。”
“朕的诏令文章都被删了!”
宋祁和欧阳修在搞文化运动,对唐朝的骈文很鄙视,删了一部分诏令,改了一部分的文风,也不管唐朝的原文,非要给改动一下。就是讨厌骈文。
…
李世民拍桌:“打高丽打的很好!打的对!朕从来没有后悔过!稍有瑕疵不代表后悔!只是没有灭了他们觉得不快活。我大唐的文臣一个个也是能征惯战,哪像宋朝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
唐朝的文臣是什么样呢?就是体力比武将稍弱一些,基本上个个都懂拉弓放箭,也能在阵前指挥,临危不乱,最起码在李世民时期是这样。凌烟阁里的文臣,最弱的也懂化装潜入。
唐太宗本来觉得宋朝还不错,在赵祯继位的那一刻,就已经超过了五代十国的合计年份。但史书中的态度就是朝廷的态度。
杜如晦劝道:“息怒,这件事有内情,听我慢慢道来。”
“你说。”
“宋朝文臣主和。您可是主战派的,宋太宗、宋真宗两次亲征……”掌握话语权的文人不赞同打仗,那么政党倾轧就牵连到历史评价上了。唐太宗是坚定的主战派,在这时候他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皇帝,而是‘皇帝是否亲征’这件事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