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欢拿起笔墨,继续抄写《孟子》。

考试近在眼前,写了策论也无人指导,倒不如抄写一下需要背诵的东西,也好练字静心。

韩风雨看了一下李寻欢的书,除了要考的东西之外,只有那么一本杂书,看起来是新的,应该是第一次看。

书本最下面压了几张纸,墨迹已经干透,看起来写了有一段时间。

李寻欢的字秀气又整洁,尾端勾地有点长,遒劲有力,透露出潇洒的味道。

这是一篇八股文,辞藻华丽,言之有物。

韩风雨昨天在茶楼里听几个书生讨论过学问,李寻欢的这篇文章和茶楼里的人比起来,观点明晰,引经据典也都很得当,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李寻欢见韩风雨拿着自己的作品看,忽然记起来,这位玉枫公子不止喜欢读书,或许也是个饱读诗书的学子。他自从来到京城,就没跟其他人讨教过学问,不如和玉枫公子聊一聊。

他问道:“拙作可能入了玉公子的眼?”

韩风雨眼睛中的光芒耀眼,笑容更加真诚,眼角都有了弧度,看起来很喜欢。

接着他又指了指上面的几个地方。

李寻欢走过去,“这里写的不好?”

韩风雨点头,接着摇头,视线略过书桌,去寻找笔墨。

李寻欢说,“到这边来吧,在下也正好想要请教,还请玉公子不吝赐教。”

为什么李寻欢突然这么恭敬?李寻欢的学问很高,能与他比肩的人不多,不是随便哪个阿猫阿狗都有资格指导他。

而此刻,李寻欢言语之间好像把他当成同类对待……就好像他不是最底层的残疾人,而是和李寻欢一样自幼读书的考生学子。

韩风雨都有点习惯了被人同情怜悯,突然被李寻欢捧得这么高,还像他讨教,就觉得事情很反常。

他和李寻欢的交流不多,很容易就能理清楚。韩风雨确定没有在李寻欢面前露出马脚,只能把李寻欢的谦恭,算在他的性格上。

昨天在茶楼的时候,隔壁桌的学生还夸赞李寻欢来着。

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是清高无物,也有李寻欢这样谦虚友好的。

李寻欢递过笔来,“玉公子若是不介意,可否详细说一说?在下确实觉得这里不太对劲,只是不曾想明白,该怎样去改。”

韩风雨写八股的水平很垃圾,可能连普通的秀才都比不过。

他生下来就是王爷,没有必要把心思放在读书上。

为了适应封建社会,他只是把一些书粗略地读过一遍,剩下的时间就读兵书,也特意找过帝王的学习教材,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习武上。

不过他对全国各处的气候、地形、植被、还有赋税和粮食产量都很了解,策论中提出的政策,他也大概能想到,推行下去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韩风雨把李寻欢给出的建议写下来,又补充了它的利弊。

李寻欢看着韩风雨低头书写,忽然意识到,这位玉枫公子,可能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