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和潘岳村隔着几座大山的其他乡坳,依旧没有改变贫困的情况。俗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

十年前,几个村的人‘你几十我一百’的集资,总算盖了一间平房学校。但因为师资力量有限,经常性是几个年级一起教学。隔壁乡坳的孩子们每天天不亮的,就要翻山越岭地来这唯一的学校读书。

而现在,这间唯一的学校也出现了‘墙体破裂’的情况,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村长不得不上报求助,正好引起了总局的注意,派来了节目组做公益拍摄。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节目组和嘉宾再过一遍拍摄流程。

其实,黎卿一早就定好了学校的设计方案,节目组也按照他的寻求,提早利用公益基金准备好了所需材料、找好了帮忙建造的工人。

所谓的节目拍摄,就是照着‘剧本化’来上一边。不过,这做公益的心是真的。

午饭后,节目拍摄正式开始。

黎卿和宋嘉述来到原先的学校,进行查看。破破烂烂的墙壁,以及同样东拼西凑的课桌、讲台,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课桌上,目光中带着满满的希翼和渴望。

黎卿和孩子们简单地打了声招呼,告知由来。学校已经属于‘危房’,新的爱心学校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拆除、再扩大重建。

第一天的工作量算得上简单,合理化爆/破、拆除等事宜都交给专业人员。

黎卿趁着工人操作的间隙,跑到了后侧方观察。这块地皮上只有一座破烂的、早就无人居住的矮木屋,也是学校将要扩建的部分。

午后阳光正好,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农田。黎卿打算在这个区域建造一个六边形的玻璃图书馆。未来,将会有阳光透过玻璃,孩子靠窗坐在桌前,书海里是知识,窗外是四季。

爱心学校向来都是规矩的设计,可黎卿想在这‘规矩’之中,多出一片心意。

“黎设计师。”宋嘉述的声音传来,节目还在跟踪拍摄中。

黎卿回过身去,发现对方正带着一帮村民前来。为首的村长和蔼笑道,“黎设计师,听说你要把这块地建成孩子们的图书馆?我们帮你把这老木屋给拆平咯!”

宋嘉述在公益方面,向来亲力亲为。这会儿,他已经拿着把铁锹,显然也把自己当成了拆迁队伍里的一份子。

黎卿笑了笑,给他们让路,“好,我也和你们一起。”

正当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声凄厉的制止声传来,“等一下!谁都不能动这块地!”

黎卿蹙眉,刚准备朝声音来源看去。

哪知身边的宋嘉述突然作出动作,将他瞬间护在怀中。

——砰!

有东西砸在了宋嘉述的头上,粘稠的蛋液顺势滑落,弄湿了他的衣服,甚至还发出一股难以言诉的恶臭。

黎卿一惊,蹙眉道,“嘉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