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提出治水,要想申请大笔款项,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计省之首并非林特,也绝无可能批准下来的。
不过,在陆辞的计划中,解除京城洪灾隐患,也并不需要大笔款项。
当务之急,自然是临时雇佣人员,进行淘渠。
城外堤防的修缮和补筑,在不少有心人眼里,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肥差,陆辞若不想自找麻烦,还连带拖累寇准下水的话,就不可能打它的主意。
从头到尾,陆辞就只盯着城内的问题罢了。
街道的洁净,有街道司的人负责维持,然而底下所挖掘的排水用的渠湮,则长年累月地遭到薪土和污物的堵塞。
若是小雨还好,且能从孔洞里勉强通过。
若是哪年不幸,遇上连日大雨,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小地方可供他操作一二……
陆辞一边慢悠悠地往东宫走着,一边在心里盘算寇准会将他报上的预算通过的可能性。
等进了东宫,走到资善堂时,将心思从治水上抽出的陆辞,就惊讶地看到了一个趴在案桌上,浑身仿佛冒着沮丧的黑气,很是蔫了吧唧的小太子。
等问询过后,原还满是担心的陆辞,就只剩哭笑不得了。
——赵祯正郁闷着还没研究多久,就已被忽然来到的爹爹给收走的那只司南小乌龟呢。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京城洪灾:开封严重的水患形势在奏疏和辞赋里都常被提及。嘉佑元年(1056),初到京城的苏轼就领略到了京城降雨成灾的汪洋局面了,还在《牛口见月》里进行了回顾: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车马无复见,纷纷操?伐郎。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不知京国喧,是谓江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