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尤其是底层的科研员,其实都是非常穷困的。以他们的学历,出去随便找个工作,恐怕都比呆在实验室里挣钱。
哪怕是在欧美那种待遇相对较高的环境,成为科研员的性价比,也是很低的。
但他们依然愿意呆在实验室,或多或少,都有对未来的期盼。
希望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希望未来能做出惊人的成果,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老实说,这些普通研究生,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最后做的是什么实验,而自己又是生产线上的哪一环,不过光是“能学到东西”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充满了力量。
在成功率提高到一定阶段后,整个实验室的人马被正式分成了五组,一位教授带一组,分别寻找不同肿瘤造成的癌症特异点。
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脑力活。
几个生物学的教授,聚在一起,拿着山那么高的草稿本,闷头开始进行纯理论计算。
乔御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但是其他人也有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计算。
武大赵志锐教授的优势,终于在这种时候显露了出来。
他本科和研究生都是物理,读博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正风靡全世界,赵志锐听说生物出来好就业,于是稀里糊涂转了行。
男怕入错行,赵教授还以为一辈子都用不上学了六年的大物了。
没想到如今,他反而成了所有小组里进度最快的那个。
而谭子睿却因为数学不好,变成了计算最慢的那个。
他一向心气高,好久没有受此挫败,眼看其他人都开始第二阶段实验了,自己下巴上冒出了一片红彤彤的压力痘。
压力对中年人来说,是最要不得的。不仅容易长痘,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英年早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