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清仪作为带班老师,自然也跟着一起学习了。
但还在现代社会的时候,邵清仪要想吃豆腐,直接去超市或菜市场买就行。甚至路边都有商贩推着辆车在小区门口叫卖,购买非常方便,哪里需要这么麻烦?
虽说是学会了,但毕竟没有自己尝试过。今天这一尝试,他才深觉小小的豆腐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煮了大约半小时,生豆浆就开始沸腾了。但邵清仪并没有动作,他记得教学的老师特地强调过,生豆浆会有假沸现象,刚开始沸腾的时候并不是真正沸腾了,还需要再煮个十分钟才行。
喝了假沸的豆浆容易拉肚子,所以无论是做豆腐还是做豆腐脑,都需要把豆浆完全煮沸了才能继续下一步。
又煮了一会儿之后,邵清仪把沸腾的豆浆盛到了空桶中,然后往里缓慢加盐卤水,并进行搅拌。
这盐卤水是宋家夫郎给他的。
煮熟的豆浆很快就在盐卤水作用下凝固了起来,形成了大量的絮状物。
静置到絮状物沉淀,与水彻底分层之后,邵清仪用勺子把上面的水舀净,然后把桶里的絮状物系数倒在了白色纱布上。
拎起纱布,邵清仪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模具,把豆腐脑放入其中压实,挤出水,这样自制豆腐就完成了。
这自己做豆腐实在是有些太累了,邵清仪再次后悔自己怎么这么想不开,非要自己动手做。
买豆腐吃它不香吗?
不过等到晚上吃着自己手工做的豆腐炒出来的家常豆腐时,邵清仪就把后悔抛之脑后了!
自己做的豆腐,真香!
两个孩子和贺长季也同样吃得很开心,吸饱了鲜美微甜酱汁的外皮,软嫩的内芯,还带点微微的辣味,开胃又好吃。
吃过晚饭,这一天就又快过去了。
邵清仪把洗碗用下的水拿去浇了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