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宋凌霄猛吸一口气。

敢情,这书,不是以做工精巧取胜,而是为了结党营私而存在的。

怪不得卖出了远超过自身价值的价格。

你们清流党人真会玩。

看着满眼的黄金,再想想清流之名,不觉十分讽刺。

宋凌霄拉着陈燧,走到傅玄听不见的地方,小声问他:“你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吗?”

陈燧“嗯”了一声。

“那你为什么不举报他们?”

看着宋凌霄单纯明净的眼睛,纯然好奇地看着自己,陈燧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做书行贿么?”陈燧反问道,“因为直接行贿行不通了,直接买院子也容易被查出来,所以才要做书,这样的事情,只要吏治不清,每天都在发生,就算举报了一次,下一次只会换一种形式卷土重来。”

宋凌霄顿时脑袋痛。

“历代的帝王术,都是养肥再杀,可以缓解一段时间的国库空虚,不过,治标不治本,人性如此。”陈燧叹了口气。

曾经,他也以为清流一党能当大任,整垮了阉党,清流上位,但是吏治并没有变得清明,后来他又任用亲信薛从治,顶掉清流一党,虽然明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了,但是政令仍然无法贯彻,总会遇到重重阻碍。

而且,在这此起彼伏的党争之中,许多有才能的人流失了,最后留下来的都难当大用,中规中矩。

宋凌霄拉住陈燧的手,使劲握住:“你别太担心了,我会帮你的,说起来,你是因为害怕做不好,才拒不登基的吗?”

陈燧一愣,眯起眼睛:“我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

“那你为什么不登基,你不登基很多事咱们就做不了你知道吗?”宋凌霄拉着陈燧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教育他,“你不要因为有人贪污受贿,就失去对人性的希望嘛,人性是经不起考验,但是你可以树立规则来约束他们啊,再不行,一个御史台、一个都察院看不住他们,你可以发动人民群众监督他们嘛,我跟你说,社会绝对会越来越好的,而且傅玄傅大人这么有能力的人都愿意辅佐你,你还想怎么样嘛——”

“宋公子深明大义,实是我朝之福。”傅玄一揖到地。

宋凌霄“哼哼”笑了两声,又当着傅玄的面,跟陈燧说:“不过你登基只能干活,不能贪图荣华富贵,不能借此出墙,如果有人叫你充掖后宫,传宗接代,你要怎么拒绝?”

“我就说,宋公子不同意,要么你们另寻一个能传宗接代的当皇帝?”陈燧笑道。

“不不不,你不能这么不负责任,你应该先从同族中找几个合适的后辈,培养起来,他们若问这件事,你便把这些后辈拉出来挡枪。”宋凌霄给陈燧出主意。

“嗯,宋公子果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陈燧跟他一唱一和起来。

傅玄的眼皮顿时跳起来,原来宋凌霄在这等着他呢。

第171章 真实的世界

元若八年六月, 武亲王登基,改元靖海元年。

武亲王登基后,接待了海外冒险家格伦船长, 并与格伦船长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由格伦船长带队,进一步探索新大陆, 并从新大陆运回新的物种和矿藏。

格伦船长运送回来的土豆、辣椒和玉米大大改革了大兆百姓的饮食结构。适应于在任何地质条件下种植的土豆让大部分人吃饱了饭,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成为手工业者, 还有一部分涌入城市, 为城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人口基础。

同样来自新大陆的橡胶则应用面更为广泛,轮胎的发明,使交通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武亲王登基之后,将修建宫室的工程全部停下来, 让原本为皇宫服务的百工所, 划归工部下属,为工部的工程建设工作, 很快,四通八达的驰道修筑起来,海运港口开放,贸易通商频繁, 促成大兆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文化方面,四部总集继续修书,只是原本的总纂官沈冰盘在清流一党倒台事件中被剥除一切官职, 这个职位空缺出来,由内阁首辅傅玄兼任,傅玄提拔了一系列有才能的文人, 不论是否科甲出身,只论才干,并和宋凌霄一起,重新商议制定了四部总集的目录分类,将收书的重点放在子部的科技、农业、手工类书上。

由于海外商道的开拓,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来到大兆,他们携带着本国的书籍,逐渐促成了翻译业的兴盛,凌霄书坊就是翻译外版书的一处中心。

大兆的读者们也很喜欢看这些翻译来的书,通过翻译书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状况,这些翻译书的销量一度超过举业书和小说,成为销售榜上的常客。

了解到大兆图书市场有着非常丰富的需求,大批书商带着外版书来到大兆的京州城,在此做图书展示,凌霄书坊作为当地接待,主持多次之后,逐渐将书展形式确定下来,每到一年的八月间,夏末秋初的时候,气候最是宜人,就是京州世界书展的召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