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行只是瞥了一眼。
是演化了【恐龙】标签,然后再演化了【黑龙血统】的角鼻马。
地行在打算尽可能地把一些目前找不到可替代素材的标签,都给演化成种群,养殖起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嗯,并不是地行因为觉得能量太满溢出很浪费。
而就在这个时候,另一颗守卫卵破裂开来。
一只和鳞翅龙们体态基本一致的,还带着侏罗猎龙影子的鳞翅龙从守卫卵中钻出。
然而,和其他鳞翅龙不一样的是,它的翅膀,并不是平板脉翅。
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昆虫的支撑结构,也就是外骨骼,肌肉也是生长在内部的。
先演化【背鳍】,再演化【多对附肢】这个标签,形成的附肢,也是如此。
就好比拿着吸盘,贴在玻璃上,抓着吸盘的手,此时就是肌肉,依靠肌肉收缩放松来拉动外骨骼,使其运动。
在节肢动物足够小的时候,它体内的肌肉,可以附着在骨骼上,效率也足够,肌肉的自重也在承载范围内。
但按照平方-立方定律,随着体格增大,这些在外骨骼内壁附着的效率,就出问题了,除非
套娃。
地行在想,如果节肢动物长大的过程中,不用蜕皮,而是用肌肉包裹原来的外骨骼,使这些外骨骼成为内骨,然后再更外层的位置生长出外骨骼,然后往里面填充肌肉和新脏器,会怎么样?
就像是土木工程建大楼一样。
一层层往上叠。
如果节肢动物能往这个方向发展,那是不是就能够做到大型化了?
这样的话,它们也就具备内骨了。
而这一只鳞翅龙的翅膀,走的就是【背帆】→【多对附肢】→【脉翅】→【羽翼特化】的路线。
地行的目光定格在它的身上。
这只两米多长的鳞翅龙,它的背上,生着两对大翅膀,一对小上三分之一翅膀。
翅膀的形态,就是羽毛翅膀的样子。
只是,形同实不同。
原本的翅脉中轴,变得更加粗大且略显厚实,而它原本如同叶脉般扩展,如树木枝干般的位置,挂上了一片片“羽毛”。
这上面的每一根“羽毛”,都是类似蜻蜓脉翅的样子。
那可以折叠的翅翼上,一片片轻而薄的鳞羽交错。
看上去很像是羽毛,看上去也很像是鸟翅膀,但实际上不是。
但地行关注的是,这似是而非的事物,到底能不能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