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内行王道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3382 字 3个月前

沈晨就在纸上勾勒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

但区别于普通金字塔,第一层面积很少,面积最大的是第二层,然后往上就变成了正常金字塔。

现在大汉的结构很像印度种姓制度,最底层的是奴隶,不过奴隶人数远没有普通百姓多,所以在结构上,自然要与普通正常的金字塔有所不同。

作为专业的建筑设计师,这金字塔的绘画几乎完美,并且每一层都进行了标注,法正张松,包括刘备在内,纷纷凑了过来。

“大家看。”

沈晨指着最上层的金字塔说道:“最高层的阶级便是天子,我将他称之为最高统治阶级。”

“嗯。”

法正微点下颌道:“天子的权力确实最大。”

沈晨又指着第二层道:“这是官僚阶级,上及三公九卿,下至县令、县丞,他们虽然等级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手中都有对底层百姓的生杀大权。”

“一县之帅,便可决定一县生民的生死。”

张松叹息道:“这样的事情我见过无数次,特别是在这种的乱世,很多县已经没有秩序可言,谁手中有兵,谁就是县令,可以任何杀死县民。”

沈晨指着第三层道:“这是世家豪强阶级,这些人往往依附于第二层官僚阶级的存在,官僚阶级成为世家豪强阶级的保护伞,一人担任官员,整个家族都会成为一县豪民,他们的财富来源,就是抢夺普通百姓的土地。”

“的确如此。”

刘备也点点头:“当年我父亲虽是一县县令,但为官清廉,父亲病逝后,家道也中落。然很多我父亲的同僚,与当地豪强世家联合起来,强取豪夺,肆意搜刮百姓。正是如此,我才看不惯那官场,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愤然鞭打督邮。”

当年面对督邮的勒索,刘备其实可以贿赂。虽然手里没钱,可手里有权啊。作为一县县尉,算是县里的三把手,想要搞强取豪夺那一套还是非常轻松,但他却并不想那么做,于是鞭打督邮弃官而去。

这样的例子在东汉还是有一些,比如巨鹿太守司马直,面对汉灵帝刘宏的勒索,他也不愿意把手伸向地方百姓,最终自杀,选择以死谏的方式希望能让汉灵帝回头。

只是像司马直刘备这样的例子还是太少,大多数官员面对上层的盘剥,没有钱,又不敢去搞那些后台比他们还硬的世家大族,就只能把手伸向百姓,以至于即便黄巾之乱被平灭后,起义依旧不断,大汉江山变得千疮百孔。

“最后两个阶级,分为百姓黔首阶级,以及奴隶奴仆阶级。官僚阶级和世家豪强阶级组成的利益集团,对百姓的田地进行侵占,又利用百姓的劳动力,将大量财富纳为已有。当年曹操之父曹腾为了当三公,给灵帝缴纳了一亿钱,可见这些人的富庶。”

沈晨最后又指着第四层和第五层:“而他们的富庶,就是建立在夺取劫掠百姓阶级和奴隶阶级上的。他们把百姓的地变成自己的地,把百姓人口变成自己的奴仆,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所有的土地收入全都归于他们,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富了,百姓穷了,吃不起饭,最终选择造反。”

这就是封建土地兼并的根本。

其实这些东西古代人不是不知道,要不然历朝历代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改革,只是他们的认知较为笼统,不像沈晨经历过后世现代教育,随便一本初中高中历史书,对于古代社会的剖析就极为深刻。

因此解释得清晰之后,众人便一目了然。

法正听完只觉得很多疑惑都解开了,顿时肃然起敬道:“晓卿之言,振聋发聩啊。”

张松也叹息道:“以前我看《史记》《汉书》的时候,也有些这样的想法,却摸不到要领,现在听晓卿剖析之后,才明白这些道理的原因。”

沈晨笑道:“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不是不懂,只是没有人去发现这些,找到这些。我也只是在前人的经验上归纳总结,如前汉末年大臣师丹就曾经主张“限田限奴”,但终究因得罪官僚和世家豪强利益集团而无法实现。”

刘备忙问道:“可有办法解决?”

法正张松刘备都看向他,唯有诸葛亮面色没有任何变化,因为关于这个问题,他与沈晨讨论过无数次。

“很遗憾。”

沈晨摇摇头:“这个问题无解,没有任何解决的方法。”

“无解?”

刘备喃喃自语道:“可是孔明晓卿,你们当初跟我说荆益官员分治,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的呀。”

“只是初步缓解,而不能根除。”

“主公想想,严格意义上来说,天子和百姓应该站在一边。因为百姓是天子统治的根基,没有百姓,大汉也只是空中阁楼而已,必然坍塌。孟子早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先贤早就已经看得通透。”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任天子都能有这样的认识,文帝陛下和景帝陛下知道,桓帝灵帝知道吗?天子一旦缺少这样的认识,就很容易出现政令下达,祸及万民,灵帝一声令下,天下官员百姓要缴纳修宫钱,又每田上缴十钱,再加上无数苛捐杂税,终将会压垮所有百姓。”

沈晨解释道:“而且除了天子以外,每一代朝臣都有私心,都想为家族积累财富。如此一代三公九卿,就能造就十几户世家豪强,代代相传,能造就多少户?如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拥有的的家族产业和财富又何止百亿?”

法正沉吟道:“是啊,跟着高祖和光武打天下的勋臣们作为开国时第一代世家权贵,就会衍生出大量顶尖豪门。虽然时过境迁,每朝每代总有破落门第,如邓氏衰败数十年,但总会有新的豪族继续填补上空缺。”

“正是。”

沈晨点点头,指着诸葛亮,又指了指自己,认真说道:“甚至不只是他们,将来我们随主公若平定天下,兴复汉室。我们的子嗣也会成为世家豪族,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开始侵占百姓的利益,如蛀虫一般啃食着国家财富,所以这个问题根本无解,只要有官僚阶级在,它就一定会衍生出世家豪族出来。”

刘备皱起眉头道:“若是限制官员权力,让百姓的地位高于官员会怎么样?”

沈晨摇摇头:“官员掣肘太多,会让那些有心造福百姓的官员无施展空间,权力太小,百姓地位高于官员,又如何能治理百姓?法的权威不能施加下去,势必会造成更加混乱。”

“除非每一代皇帝都要进行一次改革,让那些世家豪族交出手中的田地,否则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办法解决。”

诸葛亮也说道:“民、官、国家,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法若松弛,则官民乱法。法若严苛,则国家害民。孔子曾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先贤们早就看透了治理国家的办法。只是晓卿说的统治者往往随自己心意做事,若出贤明天子,则国家昌盛。若出昏聩天子,则国家衰败。”

“是啊。”

沈晨叹息道:“这就是为什么王朝往往不过二三百年的原因,幸运的是前汉末年有光武,今朝末年有主公,若非如此,恐怕曹贼一统天下之日,就是新的王朝取代大汉之时。而且将来随着时间流逝,旧的王朝总会被新的王朝取代,这就是一个规律。”

“形成这个规律的原因就是田土越来越被世家豪族占据,百姓占据的田土越来越少吧。”

法正极为聪明,立即说道:“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因为战乱而打破了土地兼并的情况。无主之田非常多,可随着时间流逝,承平一二百年,代代官僚与他们背后的家族侵吞田土,百姓的田地越来越少,最后无田还要纳税,活不下去,终究只能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