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外行霸道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3093 字 3个月前

沈晨说道:“江州为二地中枢,东可迅速驰援荆州,北可立即北上汉中,因而左将军驻地放在江州最为合适。”

刘备点点头:“好,那便在江州,届时孔明可随我前往江州治蜀。”

“还有淮南事宜,我们得到了小半个庐江郡,东可威慑江东,北可攻打曹操江淮,亦需要上将驻守。”

“晓卿认为举荐何人最为合适?”

“主公帐下人才济济,但我认为能单独为大将者,只有孔明、士元、云长叔、子龙叔以及文仲业。”

沈晨说道:“至于翼德叔,主公是知道的,他喜欢喝酒误事。”

“子龙?”

刘备很惊讶地说道:“晓卿觉得子龙能单独领兵了吗?”

“正是。”

沈晨认真地点点头。

其实后世往往都认为刘备集团只有一个人能挑大梁,那就是诸葛亮。其余庞统死得早,关羽有性格缺陷,最终兵败麦城。

但沈晨却认为赵云也可以,因为赵云性格沉稳,而且有奇谋,比如著名的空城计,就是他在汉中之战中使用的,并且成功以弱胜强,独领大军打败了曹操本人率领的部队。

后来诸葛亮一出祁山的街亭之战,由于马谡的错误战术,导致街亭之战大败,也是赵云及时聚拢部队,固守箕谷,又亲自领兵断后,才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

所以赵云在他看来,是一名可靠的将领,即便达不到关羽那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地步。但如果把赵云放在荆州,大概率是不会出现败走麦城。

只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赵云的实质地位其实不高。

现在的刘备集团里,处于被刘备最信任的第一梯队,肯定是关羽、张飞、沈晨、诸葛亮、徐庶、庞统、法正这几人。

关羽张飞不用多说,涿郡起兵就跟做刘备左右,是他最信任的左右手。

沈晨也差不多。

徐州的时候刘备就见识到了沈晨的能力,就像即便陈登没有跟刘备走,刘备到了荆州还是会夸赞陈登元龙豪气一样。

虽然那时沈晨还未投奔刘备,可双方已经建立了友谊基础。

正是因为沈晨早就跟他说过,将来如果走投无路,应该前往荆州投奔刘表,他才有今日。

何况沈晨还是带兵加入,荆州十万大军,现在就归他统率,在军事地位上,还要高于关羽张飞。在政治意义以及为刘备出谋划策上,也不逊色于诸葛亮。

至于诸葛亮徐庶庞统法正这几个人,加上沈晨,大家一起帮他谋划了荆州和益州,正因为有他们几人,刘备才能得到偌大地盘。

所以这七个人就是刘备集团核心层。

而赵云和太史慈的话,由于并不是像关羽张飞那样的原始股,也不是带兵加入,或者出谋划策,地位就比不上他们七人。

大抵跟糜竺孙乾等徐州跟随的那一批地位差不多,甚至太史慈的地位可能还要高于赵云。

因为赵云有过一段时间因兄长病逝回去奔丧,缺席了刘备在徐州的经历。

这就跟后世开国元帅、大将、上将评选一样,战功再优秀,缺席了三大起义和长征,也很难评上。

因而此时赵云的地位属于第二级,位置会相对靠后。

可能排在简雍、糜竺、孙乾、太史慈等人之后,跟士仁、刘琰、袁綝、夏侯纂等人地位差不多。

如果说刘备需要找一个人单独领军镇守淮南的话,他可能会选择沈晨、关羽、诸葛亮、庞统或者文聘当中的一个,但绝对不会想到赵云。

唯有沈晨力荐。

刘备沉吟片刻,微微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我令赵云驻守寻阳。”

“还有汉中,成都之地,也要有人驻兵。”

“另外益州以南,荆州以南,这些地方虽然偏远,却不能小觑。如益南多产铁、金、银、铜。荆南光照不错,可以用双季稻产粮。”

“至于地方治理问题,主公可以多用两地世家大族的人才,一县之地,还是应该可以治理得好。”

“文和先生在襄阳的话,也能出谋划策,至少五年内,荆州不要有战事。”

“.......”

沈晨又给了大量的建议,比如各地驻兵、内政治理、外交事宜、经济发展等等。

刘备基本都一一采纳。

到了最后,事情都说得差不多了,诸葛亮才轻声说道:“各地治理事宜都皆已处置,那么就该说说最后一件事了。”

“何事?”

刘备诧异问道。

诸葛亮笑道:“主公莫忘了,还有一桩婚事。孙权几番派使者来询问,何时主公能与他妹妹结亲。想来,他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又说起这件事情,刘备就只好苦笑道:“这事啊,算了,那就派使者去江东,应下这事吧。”

他其实不太想同意。

但诸葛亮之前也说过,他们需要一个对江东开战的借口。

而孙权把妹妹送过来,必然会让孙尚香当内应。

到时候他们可以将计就计,让孙尚香传递一些假情报回去。

一旦孙权上当,主动挑起战争,那么他们就有正当理由出兵江东了。

所以为了大业着想,刘备只能同意结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