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孙权钓鱼,赵云直冲中阵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3306 字 3个月前

这是他觉得比较可行的办法。

自从逍遥津之后,孙权就已经知道刘备已经很轻视他。

孙尚香那边传来消息,还有这几年刘备来信对他的一些称呼、举动,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孙权认为既然刘备集团如此轻视他,那他何不干脆利用刘备的轻视,突袭荆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寻阳之战,就是他为夺取荆州而定下的计策。

荆南失守,夏口被围,南郡也岌岌可危,赵云不可能无动于衷,此时孙权孤身犯险,赵云若想拯救荆州,就很有可能学张文远出来与他决战。

到时候就正中孙权计谋。

反正在刘备集团眼里,孙权向来都是喜欢一个人冲锋陷阵的,这次带一万人都算是谨慎的,大抵也不会让赵云产生狐疑。

不得不说,孙权这个计策是非常高明的办法,利用的是敌人对他的了解以及轻视来进行布局。

而且他认为赵云必然会上当。

究其原因在于荆州后方极为空虚,此时孙权大军压境荆州危在旦夕,如果赵云什么都不做只枯守寻阳也许能多坚持几日。

但寻阳变成孤城,其它地方沦陷,那等到整个荆州被孙权占据的时候,不仅赵云会变成孤军,还会致使沈晨腹背受敌,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赵云都得想想办法才行。

因此为了速战速决,孙权也是豁出去了,以自己为诱饵引赵云出城。

此刻在东城门楼上,赵云也在远眺东方,想起沈晨之前给他的命令,于是对左右下达了出城交战的示意。

等晌午过后,孙权大军终于抵达了城外。

只有一万人。

左右后方林木森森,蓬蒿野草一望无际,完美地隐藏了不知道多少人马。

江东军到了城外之后,一万人排开阵势,徐徐前行。

孙权自己也跟在队伍之中,他看到在东城外有不少丘陵山坡,其中一个距离寻阳城池约一里多不到二里的样子,想着登山上去看看。

便在这个时候,寻阳城东门打开,赵云骑在马背上,一马当先驰骋而出,身后将士们尾随其后。

只是相比于孙权一字排开的上万人马,赵云这边的人数就少了太多,稀稀拉拉只有三千人,列成一个方阵,在城外排列。

得知赵云果然出城,孙权大喜道:“给周泰传令,迅速列阵,务必要把赵云纠缠在城外。”

说着他左右搜寻,指着不远处小山坡道:“随孤上那山坡去。”

他的卫队便保护着他上了附近小山坡。

前军一万人刚开始属于分散式前行,原本是打算到城下再列阵,但此刻赵云出来,周泰立即呼喝着中层军官,让他们安顿好士卒开始排列。

这次战斗跟上次合肥之战不同,合肥之战曹操让张辽出击,是为了提振士气,从而坚守城池。

赵云则是必须出击,如果不出击的话,那寻阳就会变成孤城,也无法帮助荆州其它地方,因此他只能选择出城试一试。

区别在于上次孙权没有准备,想着十万对七千,优势在我,前中后三军还在和后方,自己只带了几千人跑到合肥城外,结果被张辽八百人突袭得惨败。

而此次孙权是故意钓鱼,就是利用了赵云需要出城交战的心理,故意引他出来,然后让周泰那一万人不惜代价缠住赵云部,等到后方埋伏的一万军队以及中军和后军抵达,彻底将寻阳占据。

只是因未发生长坂坡之战,他不知道的是,这位赵云更是重量级,比张辽武力还要高出一个档次。

今年赵云已经五十岁了。

后世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说赵云享年七十六岁,按照他的写法,赵云年龄不仅比刘备大,还要比曹操大两岁,长坂坡的时候他都快六十岁了,六十岁还七进七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推测他是少年从军,出生于公元169年,比刘备小八岁,长坂坡的时候四十岁左右,今年刚好五十。虽日益衰老,但任然保持着巅峰战力,白马银枪,披风凛凛。

正是盛夏时节,前些日子的雨停之后,天气再次回暖,阳光普照大地,微微夏风吹拂,带来些许凉爽,寻阳城外有大片沃土,东城有平原也有丘陵。

赵云出城之后,远处二里外的周泰就已经勒令诸军开始列阵,与当初合肥之战跟张辽交战的散乱阵型形成了天然对比。

张辽能够突袭成功的主观因素在于孙权自己作死,但客观因素和白狼山阵斩蹋顿一样,都是敌人阵型没有及时调整好,导致被张辽冲杀进去打乱了敌人阵型。

但此时孙权的阵型是摆开了的,且人数也远远多于上次合肥之战,因此哪怕赵云有三千人,比张辽多两千余,难度也比上次张辽难了太多。

然而即便如此,赵云也是怡然不惧,环顾左右,西陵城内没多少骑兵,只有一百人,为各校部的斥候探马,常年往返于淮南等地刺探情报,此次全部带了出来,列于阵前。

当他们出来的时候远处的周泰军其实还在整列,正常情况下若是赵云部出城,以步卒奔跑一里余地他们基本已经列好了阵型。

不过赵云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悍然下达了军令道:“将士们随我冲杀过去。”

“杀,杀,杀!”

骑兵们以雁形阵排列,几乎是在赵云下达命令之后,便策动起了铁蹄。

身后的步卒也开始呼喝起来,跟在骑兵后方奔跑。

赵云一马当先。

由于骑兵速度过快,他很快与步卒脱节。

然而效果也是好的,正如张辽率领虎豹骑突袭了阵型尚未完全集结的蹋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