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南人,永不再叛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379 字 3个月前

特别是济火,还赐予将军的称号,纳入了汉朝将军体系里,可以与牂牁郡当地的汉族官员共治牂牁,这便是为了彰显他主动归顺而得到的崇高身份。

虽说他们都只是各郡最大的夷人部落首领,并不能代表南中七郡所有的夷人。

但他们势力强大,就足够了。

诸葛亮与他们签订盟约,封赏他们为地方夷王,让他们为汉朝朝廷效力之后,他们就成为了朝廷的藩属。

如此他们就会听从朝廷的命令,以汉朝的名义要统率各郡其它夷人部落。

如果那些夷人不愿意归顺,那他们就会与当地的夷王进行斗争,这样一来,叛乱自然也成为了夷人们的内部矛盾。

朝廷把他们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的矛盾,转化为了内部矛盾,从此就再也不用担心夷人叛乱的问题。

这就是诸葛亮研习沈晨那么多年的经书总结出来的奥义。

等与毋突骨签订盟约之后,诸葛亮才看向孟获,沉声说道:“孟获,这是第七次擒拿你,而且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将你击败,你心服口服了吗?”

孟获嘴唇蠕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王平呵斥道:“孟获,你说之前都是用计拿你,还说丞相不是堂堂正正将你击败。但这次丞相不仅在战场上击败了你,还又一次将你生擒,你还有何话说?”

马良则没那么耿直,而是笑呵呵地说道:“王将军,不要这么说嘛。我相信孟获既然是建宁夷人首领,而且在南中夷族部落中有那么大威望,肯定不是毫无信义之辈,孟首领,莫要忘了你的誓言啊。”

“丞相,这孟获我看他就是个食言而肥之人,如此不忠不义不信不仁之徒,留之何用?不若将他七次被擒,却屡次不顾信义的事情传遍南中,令南中夷人都知道他是个无信无义之人!”

张嶷嚷嚷着说道。

他这么说孟获还没急,孟优先急了,喊道:“南中谁不知道我兄以信义著称,你们怎么能污蔑他呢?”

“污蔑?”

王平冷笑道:“那我问你,之前他屡次找借口倒还说得过去,这次是不是堂堂正正击败了你们?”

孟优无言以对,只好低下头道:“是。”

“既然如此,那为何还不降?”

“我.....兄长.....”

孟优看向孟获,哀声道:“人不能言而无信,降了吧。”

孟获在南中朋友众多,交友广泛,就是因为他急公好义,以信义在南中夷人部落里令人称颂。

后世著名《水浒传》中宋江就号称小孟获。

要是孟获这次再不投降,不仅人望皆失,也会让他身败名裂。

所以孟获处境已经极为堪忧。

“丞相!”

孟获长叹了一口气,缓缓向诸葛亮跪下道:“孟获前番几次不知道丞相天恩,自以为可以打败汉军,今日见汉军神威,方知道自己何等愚昧。丞相能不用火烧藤甲兵,便是对南中夷人最大的恩情,若是孟获再不归顺,还有何面目活下去?”

“你愿意归顺了?”

诸葛亮问。

孟获沉声道:“南人,永不再叛!”

“好。”

诸葛亮微点下颌,长舒了一口气,轻声道:“既然如此,孟获便随我回荆州吧。你的部落就交由孟优,你看如何?”

“遵丞相令!”

孟获这次老实了许多。

他的归顺也顿时让所有诸葛亮部将都松了一口气。

现在南中七郡,几乎全都平定,诸多夷王部落,也都归顺朝廷。

自此整个宁州,就全都归入汉土。

由于南中山高水深,且瘴气丛生,不太适宜居住,因此诸葛亮将这里定位为矿产、香料、木料等物资来源。

治理上汉朝官员只治理县城以及周边,山里的部落则由夷人自治。

这里物产丰富,土地富饶,由当地夷人帮忙开垦,送至各郡县,一部分当作是税收,如果超出税收的部分,朝廷也会用蜀锦、粮食来交换,以此彰显朝廷公平,而非剥削当地土著。

除此之外,也能利于永昌郡的茶马古道商贸的兴盛,让宁州汉人渐渐多起来,才能够将这里永远归于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