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司马懿之死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707 字 3个月前

所以正确的办法自然是弄死司马懿,大家以后就都有上升通道,你好我好,自己的宗族也有未来。

只是让王凌有一点想不明白的是,诸葛亮,为什么要弄死司马懿呢?

虽然诸葛亮从未说过想让司马懿死,但那番话其实就已经是在暗示,以王凌的聪明,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难道诸葛丞相和司马懿有私仇?

或者说当初司马懿在颍川阻拦了诸葛丞相那么久,让他有些恼怒?

王凌回到了自己的帐篷内,觉得有些费解。

但想了一会儿又想不出个所以然。

‘算了。’

王凌思索着;‘在诸葛丞相没有暗示我要除掉司马懿之前,这世上谁会想到他想让司马懿死?估计连司马懿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做着春秋大梦,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想不出来就干脆不想了,王凌再在脑海里复盘了一下行动计划,感觉没有什么遗漏之处,这才回到后帐寝室去休息。

只是他做梦都想不到,诸葛亮跟司马懿完全没有仇恨,甚至若不是沉晨想杀司马懿,诸葛亮大抵会饶司马懿一命,还会举荐司马懿出仕。

毕竟司马懿在颍川的表现以及他自身的才能,还是很能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因此这其实是个没有理由的随机事件。

这世上再聪明的人都不会想到,沉晨只是上辈子知道司马家篡位造成了五胡乱华的严重后果,单纯觉得司马懿这厮留着是个祸害,想要将其铲除而已。

他完全没有别的意思。

不过这对于王凌的计划来说,自然也是件好事。

因为王凌想破头都想不到诸葛亮对司马懿下手的理由,司马懿就更加想不到这世上会有人因历史的原因,要将他置于死地。

所以在司马懿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王凌显然要更好下手。

很快,两日后。

建兴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晨,早上天色已经大白,但浓浓的雾色,还是让能见度极低。

整个世界都仿佛沾染了一片雪白的颜色,就连黄河表面都结了薄薄的一层冰霜。

从前日起,雪就越下越大,天地间除了那死寂一般的白,就只剩下荡阴城外对峙的魏军与汉军营寨还剩余一些其它颜色。

司马懿这几日确实没出府邸,他每日与诸葛亮写信,一来交流感情,二来则是商议着到时候受降仪式的内容。

按照双方约定,他们举行仪式的地点在荡阴东南面的黎阳。

黎阳就是后世河南省鹤壁市的浚县。

后世浚县跟黄河离了一百来公里,但在汉代浚县就位于黄河岸边,《三国演义当中曹操曾声情并茂地说自己“进黎阳拒袁绍,决一死战”,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由于吴懿率领着本部人马五万人渡过了黄河,进据黎阳,严重威胁到了邺城,所以当时司马懿也派了大概一万到两万人左右驻扎在此地。

从黎阳往西北方向至荡阴,三十来公里路,其中一路上到处都是汉军与魏军纵横交错的营寨,双方兵马加起来大概有三十多万,如果再算上民夫和辅兵,总人数在五十万以上,营垒连绵,旌旗遮天蔽日。

因为双方都在这里布置了兵马,且离自己大营并不远,所以司马懿倒也十分放心,清晨日出三刻,在朦朦胧胧的雾色当中,他走出了县衙府邸,到了大门口处。

此时各路将领都已经到齐,见他出来,纷纷拱手说道:“大都督。”

“嗯。”

司马懿微微点头道:“诸位,魏失其鹿,汉祚延续,我等投降归顺,亦是无可奈何之举。但归顺不代表是一件坏事,还请诸位宽心,相信以诸葛丞相和沉骠骑将军的威名,当不会失信于人。”

“是。”

众人再拱手应下。

随后司马懿说道:“随我一同前去吧。”

说着就登上了马车。

周围十多名亲卫相随,加上诸将以及他们各自亲卫不到百人,缓缓向着城门口方向而去。

大雪覆盖了道路,魏军现在也没有心思清理城池,马蹄和车轮碾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等出了城池之后,车队一路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荡阴离黎阳并不远,只有三十公里,虽然是雪天,但这一带聚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汉军和魏军每天都要出营打水、砍柴、清理人马粪便等等,道路上反而没多少雪痕,只是稍微有些泥泞。

大概三个时辰之后,差不多到了晌午日中,车队就即将抵达黎阳,距离黄河岸边,已经不足五六里。此时雾色已十分稀薄,远远的还能看到不少汉军旗帜。

王凌见时机已到,便互相左右看看,跟各路将军使了个眼色,众人会意,便纷纷策马向前,开始迅速靠近到司马懿的马车边上。

因为受降有规定,司马懿不能带太多亲卫,所以诸多亲卫很快就被隔开。

“你们稍微远些,我们有些事与大都督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