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页

周辉恍如未闻,而是自言自语地说道:“老师,我们成功了……”

周辉的双眼,仿佛看到了三十多年前,自己本是一个文科生,结果因为去听课,被一位核专业的教授的讲课给吸引,从此周辉仿佛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弃文从理,转读核专业,随后取得了核专业本科毕业,然后又成了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留在水木一直从事着核专业,他不仅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还参与了华夏核电站的建设。进入到2005年,他毅然选择了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事业中。

正如人们一直取笑地说道,可控核聚变是永远的五十年,他后悔过,迷茫过,可是他的老师却始终当他的榜样,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上一直未曾动摇过,也指点过他,鼓励他要坚持着。

可惜周辉是参与到了可控核聚变的攻坚克难中,还有幸见到可控核聚变被华夏给攻克。可是他的恩师,却已经远离而去,告别了这个世界。

但他相信,如果他的老师在天之灵,也会为他今天的所作所为而骄傲和自豪。

除了秦元清外,每一个金色勋章的获得者,都兴奋得很,也都怀念着往昔岁月。参与可控核聚变的研发,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以及最值得自豪的伟业。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项工作短短四年时间就攻克了,就实现了。

更多的人,偷偷地看了一下那并不高大、也不强壮的男人身上,若非有这位男人以一己之力推动时代的发展,那么不知道要具体到了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实现可控核聚变。

第五百四十一章 反重力装置

表彰大会告一段落,也算是了却了所有为可控核聚变挥洒过青春和热血的科研人们,心中的一桩心愿。

虽然相比起五一那时候指挥部级别的表彰大会,获得金色勋章的科研人员大为减少,但是毫无疑问含金量更高了,而且这次一次性颁发了三十枚金色徽章,出席表彰大会级别之高,都创下了历史之最,新闻直接进行直播,当晚七点新闻没有播报其他新闻,而是全部报道这一场表彰大会。

第二天,华夏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一场表彰大会,报道了允许报道的‘金乌工程’情况,以及每一位获得金色徽章的简历以及在‘金乌工程’中起到的作用。

而毫无疑问,三十位获得金色徽章中,又以秦元清的介绍篇幅最大、最多,对于秦元清在‘金乌工程’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

每个地方的媒体,也对于自己家乡出来的获奖者,进行了重点报道,可谓是与有荣焉!

随着表彰大会结束,代表着位于荒漠中的科研基地,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以后关于‘金乌工程’科研基地只会存在于文字记载中、纪录片之中以及进入科研基地的科研工作者的脑海与回忆中,不久之后这里将是一座专供陇省的聚变核电站,这一座聚变核电站,近期规划是30台核电机组,中期规划是60台核电机组,远期规划是100台核电机组。近期规划中,将能满足整个陇省的电力需求,中远期则是满足周边三个省的电力需求,也就是以后这一座聚变核电站将供应陇省、陕省、西海、宁夏!

以此次表彰大会作为节点,科研基地科研工作人员的分批次撤出工作将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