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典吏阎应元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72 字 3个月前

“二位的也不用买被褥了,院中四间屋子中,左右耳房是书房,正屋左右是卧房,卧房内都有家具,柜中也放有洗干净的被褥。”</p>

“另外二位或许不知道官吏坊内屋子的结构,因此需要和二位特意说一嘴。”</p>

“官吏坊修建时特意修建了火墙和火炕、壁炉,因此刘兄台需要注意,每日回家时,需要为壁炉加煤。”</p>

说着,书吏带他们前往了正屋,给二人介绍和示范了一下壁炉和火炕、火墙的作用,并且提示了一下安全隐患。</p>

例如要检查烟囱,如果没有烟囱堵住了,那很有可能会中毒,另外就是防火的问题,煤堆要放在柴房里。</p>

此外还有加煤的方式,以及不要把门窗紧闭太死的种种问题。</p>

末了、书吏成功点燃壁炉,而壁炉燃烧之后,虽然三人暂时还感觉不到太温暖,但看到火后,身上的寒意也被驱散了不少。</p>

“北方各省中,眼下听闻山西、陕西、辽东和北直隶等一京三省之地已经有官吏坊了,其余河南、河西等地应该也在修建。”</p>

“二位前往之地若是有官吏坊,那大概也有这些东西。”</p>

“不用太过担心煤的问题,平日里官吏们的煤票大多都有三百个蜂窝煤,到了冬季会额外拨发三百个。”</p>

说罢,书吏看了看二人,并继续道</p>

“如此,便是官吏坊内的大部分规矩了,二位只需要牢记便可。”</p>

“多谢兄台”听到书吏的话,两位儒生也知道书吏要离开了,于是连忙作揖躬身。</p>

“二位后会有期”书吏见状作揖回礼,随后便转身离开了小院,临了出门时还不忘带上院门。</p>

二人看着他离去,随后不免发出感叹道</p>

“人说朝廷刻薄官吏,眼下看来,这若是考上了恩科,哪怕是为吏,也比大部分人过的好多了。”</p>

感叹之人是姓刘的儒生,他家境虽然和贫寒不搭边,但也仅限于饿不死,冷不到的程度。</p>

面对眼下官吏坊的厚待,他不免四下摸了摸正屋之中的家具</p>

“皕亨,幸亏你劝我来考恩科,不然凭我家中十余亩薄田,哪怕再寒窗苦读数年,考上个举人,也不一定能享受如此。”</p>

他的感叹被旁边阎姓儒生听到后,对方便提醒道</p>

“仲山,你我已经考上恩科,日后便是大明的官吏。”</p>

“眼下朝廷待你我如亲子,万不可在日后误入歧途。”</p>

“哈哈皕亨你放心吧,吾必然不会,更何况我不过勉强考了一个丙等成绩,恐怕也不会有人来行贿我。”刘姓儒生笑着回应,并打趣道</p>

“倒是你阎皕亨,这次考了一个甲等,恐怕名字会出现在吏部或者齐王殿下眼前。”</p>

“我倒是没那么在意。”阎姓儒生摇了摇头,叹气道“我只想做个好官,对得起百姓和朝廷”</p>

“</p>

倒也是”阎姓儒生的话让刘姓儒生也忍不住唏嘘了起来。</p>

似乎是感觉到了热,他们二人解开了自己的棉衣,顺带感叹了一句</p>

“也不知道你我能在这官吏坊内住几日,又会被派往什么地方”</p>

“阎应元”</p>

当官吏坊的学子们还在唏嘘时,马车已经驶进北京西城的朱由检正在处理奏疏,而他手中拿着的,则是前两日恩科录取的文册。</p>

朱由检为了不放过任何人才,对于每年科举、以及每年官吏任免,恩科等文书都会亲自看一遍,以免熘了什么人才。</p>

今日的他如往年一样,不过他没想到他连第一页都没有看完,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p>

北直隶通州阎应元,年十九,六科成绩甲等,策论甲等</p>

“倒是考得不错。”</p>

朱由检用朱笔将阎应元的名字圈了起来,而坐在旁边的王承恩瞥见这一幕,也知道这人要得到重用了。</p>

朱由检往年圈出人名的举动并不多,没想到今年恩科文册才打开就圈了一人。</p>

“保定县的典吏还没有人选对吧”</p>

朱由检抬头看向了陆文昭,而陆文昭闻言则是连忙找出这个月的吏部官员任免文册,翻了翻后才点头道“还没有人选。”</p>

“嗯”朱由检低下头,提起朱笔就在阎应元背后用朱笔备注了保定县典吏。</p>

他接着继续往下,只是看了上千人名,都没有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p>

不等他处理完,马车就停了下来,而马车外也传来了曹变蛟的声音</p>

“殿下、到府了。”</p>

“嗯”听到这话,朱由检用手在文册上折了一个角,然后合上放好后,才起身下车。</p>

陆文昭和王承恩陆续下车,护着朱由检下车后,一行人便见到了站在门口风雪中的杨如是、杨媛爱和李定国等人。</p>

“殿下千岁”</p>

三人连同拱卫齐王府的宛平营兵马高声唱礼,而就近王府也有不少人探头出来看着齐王府的声势。</p>

许多藩王这几年都没有离京,都在等着朱由检下达就藩的令旨。</p>

前些日子他们总算听到了交趾的军队开拔旧港,准备前往小西洋的消息,因此参与就藩的许多藩王又开始上疏请求来京城等待就藩。</p>

“真有气势”</p>

福王府门口,看着远处的朱由检回来,朱常洵话里的酸味都快把福王府的护卫给熏死了。</p>

似乎在发现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没有对他动手的意思后,朱常洵便大胆了不少。</p>

他虽然还将幼子留在洛阳,但妃嫔什么的却接到了京城。</p>

不仅如此,似乎是察觉到了长子的懦弱和自己有关,因此他心一狠,直接把朱由渠丢到了燕山第十三学府中,从零开始学习。</p>

这一学估计得有六年的时间,不过朱常洵也不在乎。</p>

毕竟在他这种战略白痴看来、明军六年能不能打下所有就藩地还是问题。</p>

“齐王殿下消瘦了不少”</p>

“也变黑了不少”</p>

“让人晚上送份礼单吧”</p>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选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