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风雨前的平静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10 字 3个月前

“六十二位皇兄又添新的妃嫔了”朱由检略微皱眉,对杨如是话里的妃嫔数量有些质疑。</p>

他没记错的话,天启七年的时候,朱由校还只有八位妃嫔,怎么现在年纪越大,妃嫔反而越多了。</p>

“那已经是上个月的事情了,这个月听说万岁又册封了几个贵人和美人。”</p>

“听太子殿下说,他现在有七十多个娘”杨如是摇了摇头,而她的话也让朱由检眉头紧皱。</p>

他看向了养心殿边上处理官场奏疏的王承恩,喊了一声</p>

“承恩,让王肯堂他们还是提醒一下皇兄,不要太过纵欲。”</p>

“这”王承恩一脸尴尬的抬头,踌蹴道</p>

“这话,太医院的御医们都说过了,但万岁他殿下,您是知道的”</p>

王承恩的话说到后面渐渐没了底气,朱由检也为之语塞。</p>

这个天下,除了他说的话他哥哥会听外,其他人说的话,对他哥哥来说,如同呼吸,连屁都算不上。</p>

只是在色字上,朱由检实际上也经常提醒朱由校,可朱由校都是口头答应,身体诚实。</p>

好在他还年轻,只要不用什么大补药,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p>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王承恩皱眉交代道“别让太医院用补药。”</p>

“奴婢领旨”</p>

王承恩应下,朱由检也低头处理起了奏疏。</p>

杨媛爱见状退了出去,但也在她刚刚退走的时候,朱由检刚好处理到了都察院的奏疏。</p>

臣交趾巡查御史温庭炤弹劾交趾布政使沐启元,交趾总兵吾必奎,西南经略府洪承畴恶意购粮,导致交趾行省南部占婆数府粮价飞涨,斗米值银五钱,占婆多有饿死者,不下百人</p>

“”朱由检略微皱眉,至于王承恩看他脸色,也大概猜到了是哪份奏疏。</p>

齐王府的所有奏疏都需要他和曹化淳过目才能送到朱由检面前,因此他自然知道什么奏疏容易让自家殿下脸色不好看。</p>

“殿下,占婆的事情,洪经略也是为了支援朝廷”</p>

王承恩想说洪承畴是为了满足户部的那六百万石米才会导致占婆南部饿死土人,不过朱由检不等他说完便将奏疏丢在桌上,自己也向后靠在椅子上</p>

“你以为若是占婆真的饿死人,温庭炤的这份奏疏还会出现吗”</p>

“这”王承恩木讷,但不傻,他很清楚洪承畴在西南的影响力,也知道交趾和云南是其影响最深的地方。</p>

如果洪承畴连交趾、云南的官员都不能收买打通,那他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布政使。</p>

更别提,在南镇抚司的一些情报里,这个温庭炤与沐启元关系不错了。</p>

既然关系不错,那为什么会弹劾沐启元就因为巡查御史的身份</p>

这不可能,巡查御史的身份虽好,但像这种弹劾一方布政使、一方总兵、一方经略的事情,通常都是他们的上官,监察御史做的。</p>

都察院经过朱由检改制,取消了风闻奏事后,御史想弹劾人,就得掌握一定的证据。</p>

就凭一个巡查御史,可扛不住弹劾朝廷二、三品大员的压力。</p>

“洪承畴这家伙不老实”</p>

朱由检只是稍微看了看奏疏,就知道这弹劾奏疏是洪承畴让人安排的,而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试探他的态度罢了。</p>

朱由检喜欢洪承畴办事不让自己操心,但他不喜欢洪承畴很多时候的自作聪明和多番试探。</p>

在办事这一点,朱由检还是喜欢杨文岳和吴阿衡这种均衡的人。</p>

他们</p>

不会像孙传庭一样,有时候专断独行,也不会像洪承畴一样多番试探,基本秉持中庸的思想,按照朱由检的吩咐来。</p>

朱由检早就告诉过洪承畴,不死移民和百姓,死多少土人都不会责罚他,但他还是担心自己会事后追究。</p>

尽管知道对方是因为晚明党争被吓怕了,但他还是不喜欢这种有人质疑自己的感觉。</p>

“奏疏留中,让南镇抚司的人在昆明买一根沾水的绳子送给洪承畴。”</p>

朱由检低头继续处理起的奏疏,王承恩则是愣了愣“沾水的绳子”</p>

“嗯若是送到后不够湿,就让人当着洪承畴的面,现场倒水给那根绳子。”</p>

朱由检头也不抬的回应,王承恩听后,似懂非懂的起身走了出去,准备去安排这件事。</p>

倒是在他走出殿后,与迎头走来的曹化淳碰面,因此不免拉住了曹化淳“殿下看了奏疏,让人送带水的绳子给洪承畴,这是什么意思”</p>

“带水的绳子”曹化淳也愣住了,但他很快想通了其中关节,并扒开王承恩的手</p>

“你放心做事,其中含义伱不用知晓。”</p>

说罢,他转身继续走入殿中,只留王承恩一脸不解,停留片刻后转身离去。</p>

在他离去的同时,曹化淳也入了殿内,并奉上了几本奏疏,恭敬道</p>

“五军都督府和户部传来了消息,北伐的军粮皆运抵辽阳、镜城、镇江,只等春后分别运往关外的亦东河城和泰宁城。”</p>

“去了存耗,这批粮食等到开春,应该还能有九百万石,算上运耗,差不多八百万石左右,比预想的要多些。”</p>

“马料都准备好了吗”朱由检抬手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p>

“二百万石豆料,两千万束草料,都准备好了,足够军马和挽马、驽马吃食。”曹化淳回应,但又略带惋惜道</p>

“只可惜那大挽马夏尔马虽然配种数千匹,但那些马只是几个月的小马驹。”</p>

“若是此战能用上他们,拉拽火炮什么的会轻松许多。”</p>

“大挽马力气大,体型大,但食欲也大,都差不多的。”朱由检放下了五军都督府的奏疏,打开户部奏疏。</p>

曹化淳见他打开户部奏疏,也连忙继续说道</p>

“入冬以来,北方粮价都涨了不少,基本涨了两成左右,比毕尚书估计的还要高。”</p>

曹化淳说到了毕自严的估计,但实际上是在说毕自严和朱由检的估计。</p>

为了北伐和赈灾,朱由检和毕自严估计北方的粮价会上涨一成,但事实给了他们响亮的一个耳光,北方的粮价上涨了一成到三成不等。</p>

“毕自严怎么说”朱由检面色平淡,曹化淳连忙回应</p>

“毕尚书想对山东、河西、朵甘、河南这四省雇工,提前在四省进行路基建设,以此来缓解百姓负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