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文治武功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731 字 3个月前

“估摸着,我今岁是难以回京了,你和毕自严,王徵、宋应星几人若是有什么难事,便去找承恩和化淳。”</p>

朱由检不太放心军备院的事情,因此反复的交代。</p>

孙元化也能理解他,所以整个过程都用心的听着。</p>

直到朱由检说完,他才作揖恭送朱由检。</p>

朱由检再看了一眼储藏室内的各种作物变化,最后才转身走出了储藏室。</p>

李定国连忙跟了上去,而走出储藏室后,映入他们眼帘的,是试验田上正在种植作物的一些佃户。</p>

二月的燕云之地确实还有些寒意,朱由检二人在骁骑卫的簇拥下上了四轮马车。</p>

骁骑卫指挥使在他们上车后特意骑马到窗旁询问:“殿下,直接前往泰宁县吗”</p>

“嗯,带着火炮一起前往泰宁县。”入座的朱由检微微颌首。</p>

“末将领命。”骁骑卫将领应下,朱由检的马车也开始走动。</p>

丈许宽高,两丈余长的四轮马车内部宽大,负责拉拽它的,是四匹蒙古挽马,但即便四匹共同拉拽,但马车的速度却并不快。</p>

“蒙古挽马的力量还是不够大,来年可以从御马监找一些长大的夏尔马来拉拽。”</p>

朱由检感受了一下只比步行快一点的马车速度,摇了摇头。</p>

此刻、从天空俯瞰,五千六百人的骁骑卫骑兵,每个人都乘骑着一匹挽马,旁边牵着一匹河曲军马。</p>

它们的其余三匹马,已经被人赶往了泰宁县,因此只能用挽马代步,并且身边只有一匹军马来应对突发情况。</p>

在他们之后,穿着鸳鸯战袄,头戴笠形盔,手拿简易长矛的民夫正在押运火炮。</p>

由于冬雪问题和府道问题,因此去年上直其余十五卫的火炮只北运了三分之二,眼下还有三分之一需要靠朱由检在冬雪融化后北运。</p>

上直十六卫,燕山十斤炮共计三百门,燕山五斤炮共计两千门,火力充沛,是朱由检为了应对建虏加厚城池石堡而准备的。</p>

除了上直,东军都督府那十万兵马也拥有燕山五斤炮近两千门,两军合计十八万九千六百人,火炮四千三百门。</p>

用如此阵仗来打击建虏,足可见朱由检的决心。</p>

这可不是复辽之役那战力掺了水的三十几万兵马,而是实打实经过磨练的近十九万精锐。</p>

能让上直齐出,黄台吉和努尔哈赤哪怕死了,下去之后也能对火落赤这群人吹一波了。</p>

只不过,用近十九万人,在这周长六千余里七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抵御打歼灭战,难度实际上还是比较大的。</p>

表面上看是十九万人打十万人,但朱由检要求的是围歼,所以就需要分兵驻守各处山口,以防建虏逃遁。</p>

目前建虏的北方地区已经被郭桑岱彻底封锁,东边又是大海,南部不可能去,西部要和上直撞上,所以他们唯一逃遁的目标,只可能是西北一带。</p>

他们很有可能会企图在合战不利后,顺着黑龙江北岸,向着西北逃亡中西伯利亚,然后折返南下。</p>

这条路线,也是当年蒙古人对女真人围剿时,女真少数几部的逃亡路线。</p>

不然以当年金国对蒙古人的减丁政策,蒙古人早就把女真人屠戮一空了,不会让女真人后续还存在四大部,苟活繁衍那么多人。</p>

眼下朱由检要做的,就是把蒙古人的战术布置更加丰润一些,以求达到犁庭扫穴的目的。</p>

“殿下”</p>

马车内,在朱由检沉思的时候,李定国犹豫着脸开口,朱由检也随之睁开眼睛看向了他:“怎么”</p>

“我这次回家”李定国犹豫着把这次回家的一些事情都给说了出来,从巡</p>

查御史到监察御史到村官,再到百姓诉求。</p>

他讲这些的时候,朱由检一直静静听着,没有打断他,而是在他说完后才微微颌首:“知道了。”</p>

“额殿下您不担心吗”李定国被朱由检平澹回应的模样弄愣了。</p>

“担心又有何用天下事那么多,须得一件件的来,况且上次的教训你还没吸取”</p>

朱由检带着一丝疑惑看向李定国,李定国被说的一愣,但很快想到了是村官的事情。</p>

“殿下,您知道了啊”他有些窘迫,但朱由检却深呼吸道:</p>

“有的时候换一批人上去,不会比这一批的人做的更好。”</p>

“下面的小官小吏拿去钱粮,贪腐国库,这些事情只要有心,谁都能知道。”</p>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事情有个轻重缓急,而眼下这件事是轻,灭虏才是重。”</p>

“更不谈官员的能力问题,之前的村官贪,但他能把事情办好,现在的贪官呢又贪,事情还办不好,而有些则是不贪,还办不好事情。”</p>

“那种又不贪,又能办事情的人,放在百官之中,也是万中无一的。”</p>

说到这里,朱由检开始亲自动手研磨朱砂,准备批阅奏疏,但嘴上还是教导着李定国:</p>

“我培养你,让你读兵书,上战场,但我并不希望你只是一个将军,要做就要做出将入相。”</p>

“可我能行吗”李定国有些不太自信,他顺带还把他娘亲的话说了出来:</p>

“我娘亲他们,好像不太希望我上战场,他们想让我做一个文官。”</p>

“望子成龙,希望子嗣平安是对的。”朱由检翻开一本奏疏,用笔沾了朱墨,一边翻阅,一边教导:</p>

“你母亲不想你上战场是对的,为人父母,若是为了前途利益就让自己的孩子上战场,多半也是之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和私名,至孩子生死不顾。”</p>

“他们是没有机会贪腐,如果有,他们会比现在的贪官污吏贪的更多。”</p>

“你父母他们没有这份坏心思,只希望你做个文官,平平稳稳的度过这一生,这也是关心你,呵护你的一种表现。”</p>

“望子成龙和平平安安并不冲突,冲突的是望子成龙的同时,希望子嗣去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让自己享福。”</p>

朱由检批改完一本奏疏,放好,并继续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