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启第三次北伐(犁庭扫穴)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86 字 3个月前

金军的机会不多,黄台吉的提议已经是最能保全他们的计谋了。</p>

北迁</p>

一想到这两个字,所有金国贵族就倍觉口中苦涩。</p>

他们已经北迁了一次,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现在又要北迁,而且还是迁往极北之地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他们不甘</p>

只是,即便他们再怎么不甘,却也无可奈何。</p>

明军的火炮数量太多,而他们又没能破解明军的火炮,因此黄台吉设想的两山炮台包夹明军战术宣布失败。</p>

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底牌可以打了,基本是明牌,而朱由检却有着或许他们不知道的底牌。</p>

“北迁吧”</p>

久久没有开口的代善忽的开口了,的他这一开口,原本还骂声一片的朝堂,立马就清一色的开始倾倒了。</p>

“迁还有活路,不迁是没活路了”</p>

“只有北迁了”</p>

“北狩”</p>

“北狩吧。”</p>

赞同的人开始成堆的站出来,甚至有些人前一秒还在骂骂咧咧,后一秒就跟着赞同了起来。</p>

这一幕与历史上崇祯面对的局面一样,不过唯一遗憾的就是,崇祯没有黄台吉的决断和担当。</p>

同样面对险境,黄台吉想的是东山再起,而崇祯想着找人顶锅。</p>

就好似眼下,黄台吉在确定了众多贵族的想法后,当即转头看向了努尔哈赤。</p>

努尔哈赤如风前烛般精神不佳,面对黄台吉的注视,他难得睁开眼睛扫了一眼朝堂。</p>

“得有人留下来断后我带着老弱留下来断后吧,你们带着所有人北迁,包括汉人工匠和汉四营的人。”</p>

“汗阿玛”</p>

“不行的汗阿玛”</p>

“您不走,我们怎么能走”</p>

努尔哈赤语出惊人,当即便引起了众人的不安,尤其是莽古尔泰和阿济格等人反映最为激烈。</p>

瞧着他们脸上不舍的表情,努尔哈赤心里清楚得很。</p>

他们不是担心自己死,而是担心汗位,但他接下来就要传承汗位。</p>

“黄台吉,今天开始你就是大金的大汗,由你主导族人北迁一事。”</p>

“时间一定要快,不得耽误”</p>

努尔哈赤正式传位,黄台吉闻言也连忙跪下:“儿臣领旨”</p>

突如其来的传位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只有代善脸色平静。</p>

他早就猜到了黄台吉会成为大金的大汗,因为眼下只有他能带着大金逃出困局,而他自己,实际上也是支持黄台吉的。</p>

“请大汗立下年号”</p>

代善向黄台吉跪下,这举动让他身后的岳托等人纷纷愣住,范文程也连忙说道:</p>

“大汗,年号可以天聪命名”</p>

“不用了。”黄台吉没有心思纠结这些,而是在努尔哈赤的注视下站了起来:“依旧以天命十六年为年号,如果能度过今年,再改国号不迟。”</p>

说着,他对努尔哈赤作揖:“尊汗阿玛为天命汗,请天命汗示下,眼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明军的进犯。”</p>

黄台吉心里很清楚,军事上他不是朱由检的对手,所以他还是想请努尔哈赤出手。</p>

只可惜,眼下的努尔哈赤已经老迈,而人老了之后,很难脑袋灵光。</p>

七十二岁的努尔哈赤面对黄台吉的询问,绞尽脑汁也只能说了一句:“向西北撤退,顺黑水河北岸北狩。”</p>

“留下族中与汉蒙老弱,我算过,他们有十二万人,把他们分别驻守各地,你带着其它人早</p>

早撤退,赶在冬雪融化前。”</p>

“朱由检不会想到我们会未战而退,加上北方还是积雪,等他发现的时候,你们已经北狩成功了。”</p>

“去到极北之地后向西走,然后南下,最好去到河中之地,当年耶律大石就是逃到了河中,才有机会能延续国祚。”</p>

“只是我无法确定之后的道路,但你可以试着和虎兔墩他们结盟西迁。”</p>

“唇亡齿寒,我们如果灭亡了,那么朱由检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漠北,虎兔墩虽然贪财忘义,但这点远见他还是有的。”</p>

努尔哈赤想不出太好的办法了,他这样的年纪在这个时代,脑袋不湖涂已经很难得了。</p>

“是”从努尔哈赤口中没有得到太好的答桉,这让黄台吉心底有些不舒服,但他脸色依旧保持平静,不想让众人觉得他毫无办法。</p>

留下来是一定死,蒙金战争的东真国就是最好的例子。</p>

之前还有漠南漠北牵制大明,眼下漠南尽数被大明收复,漠北的林丹汗虽说有六七万游骑,但终究不成气候。</p>

怎么迁移,黄台吉心里有了想法,因此他对努尔哈赤说道:</p>

“我即日便清点老弱妇孺,带蒙汉八旗北狩,并留下五个月的粮食给汗阿玛您。”</p>

“受儿臣一拜”</p>

说罢、黄台吉真情实感的跪下对努尔哈赤拜了拜,努尔哈赤则是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众人一眼:“你们退下吧。”</p>

“是”闻言,所有人纷纷退下,便是黄台吉也在起身后退出了殿内。</p>

只是等他们众人全部退出,只留努尔哈赤和两名随从在殿内的时候,努尔哈赤还是不甘心的抓紧了轮椅两侧的护手。</p>

他又如何愿意留下等死只是北面的苦寒,以他现在的情况就是死路一条。</p>

留守的人必死,没有几个人会愿意留下,努尔哈赤清楚这一点,所以在知道自己怎么走都会死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自己留下。</p>

所有的不甘,最后转化为了一声叹息,在殿内回响。</p>

同样,走出殿内的黄台吉当即对八旗各旗旗主下令:“各旗旗主纷纷清点本部老弱,将老弱留下来守城迷惑明军,妇孺和男丁准备北狩。”</p>

“十日内我需要准确的人数,二十日后所有人出发北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