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骨露野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776 字 3个月前

果然,他这一扫视,很快便发现了邸报上的几条重要消息。</p>

齐王府的齐王妃和周平妃有喜了,孙传庭被复起了,传旨太监是王安</p>

洪承畴将两件重要的事情做了一个轻重对比,发现事情最重的是齐王府,其次是孙传庭被复起,第三是传旨太监的人选。</p>

齐王府的两个妃子有了身孕,不管能不能生下男嗣,这个消息就已经足够让大明政治动荡一次了。</p>

这一点,从孙传庭被复起,传旨的太监是王安就能看出。</p>

孙传庭是肯定会被复起的,但不应该是皇帝派人复起,而应该是齐王。</p>

皇帝之所以派人,原因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因为感觉到了自己的位置不稳,因此要对重臣下旨来以示威严,表示皇帝的权力和威严还在,重臣还有人听皇帝的话。</p>

什么是重臣即能领兵打仗,并且有着过人战功,在军中有牵连,在政治上又展现出能力的人,这才配叫做重臣。</p>

整个大明朝,能配得上这几个字的,就只有齐王、熊廷弼、洪承畴、孙传庭这四个人。</p>

袁应泰和吴阿衡、杨文岳三人都不行,因为他们在军中的脚跟是站不稳的。</p>

袁应泰不用多说,他在辽东负责的,主要是后勤这块,这就注定了他在正面战场和战兵体系中是没有班底的。</p>

至于吴阿衡和杨文岳,他们两人之中,吴阿衡是彻底的没有班底,但这不是说他不行,而是他不能有班底。</p>

吴阿衡是齐王府后妃之中田秀英的姑父,他如果有了班底,加上田秀英日后诞下子嗣,那吴阿衡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p>

至于杨文岳,他是有班底的,而他的班底就是曹鼎蛟和郑芝龙、刘香他们这群人。</p>

这群人里,除了曹鼎蛟,其它人本该是李旦和颜思齐的班底,但奈何李旦根本不敢接收他们,颜思齐更是把他们当做烫手山芋。</p>

李旦如果要接收他们,那对于黄龙来说,李旦就有些碍眼了,毕竟这一票人都是海军,如果他们要发展,也是往海上发展。</p>

那既然这样,万一以后他们之中出了几个能人,那黄蜚的海军都督职位怎么办</p>

因此,多方考虑之下,李旦是不敢接收他们的,至于颜思齐就不用说了。</p>

颜思齐的黑料可太多了,眼下他能捞一个伯爵在京城执掌五城兵马司,这就已经是天大的待遇了,他再去拉帮结派,以他之前做海盗的黑历史,一旦大明日后再度爆发党争,他就得第一批倒台。</p>

没有人接收,郑芝龙他们自然要找靠山。</p>

找黄龙,黄龙瞧不上他们,因此不如找指挥过他们的杨文岳。</p>

至于为什么杨文岳有军功,有资历,有班底却不能称呼为重臣,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在五军都督府里的班底不够强大。</p>

刨除齐王朱由检,熊廷弼、洪承畴、孙传庭他们三个人能在五军都督府里号召的总兵数量最少在五个以上,杨文岳只有三个。</p>

不仅如此,杨文岳在五军都督府的力量过于分散,而则三人都是连成片的。</p>

熊廷弼的老下属是谁贺世贤、尤世功、还有这一战过后,许多晋升的将领,例如赵率教、祖大寿、毛文龙、吴三桂、吴襄、祖大弼等人</p>

洪承畴的班底是谁吾必奎、木懿、沐启元、龙在田、木增</p>

可以说,云南、贵州、交趾三省都是洪承畴的大本营。</p>

至于孙传庭,他是不拉帮结派,奈何西北需要一个人物在政治上镇场子,因此满桂、曹文诏、官抚民、曹变蛟等人都是帮扶孙传庭的。</p>

也正因为如此,相比熊廷弼和洪承畴,孙传庭这种被大势推着走的人才更容易下旨。</p>

况且,孙传庭杀四川士绅,巡抚天下,流放诸多守旧派的诸党官员,燕山派的贪腐官员,这些事情都决定了他不会是各党派拉拢的人。</p>

这种时候,朱由校让孙传庭接旨,让他复起,这一行为也就意味着皇帝是有自己人的,而且这个人不是皇帝拉拢,而是诸党推给皇帝的。</p>

你们都仇视孙传庭,那我就把孙传庭收下了。</p>

朱由校的意思就是这个,并且为了加强孙传庭,朱由校把他从朱由检那里听来的一些战略规划给用上了。</p>

经略乌斯</p>

藏,说白了就是强大北军都督府。</p>

在五军都督府里,上直、东军、南军、西军、海军都在征战的时候,只有西北的北军在吃沙子。</p>

孙传庭复起,北军就有了军事行动,休息了六七年的北军士卒也就有军事行动了。</p>

有了军事行动,就有了斩首赏银,而在朱由校发给孙传庭的圣旨里,他开出的西番叛军首级赏银是一级三十两。</p>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洪承畴他们打安南时,郑、阮两派军队的首级赏银只有十两,这次平洞吾的赏银也是十两。</p>

北边的蒙古人现在也是十两,唯一能和这个标准持平的,是已经被犁庭扫穴的建虏。</p>

西番能有建虏强大自然没有</p>

西番不管在哪个时期,大明朝廷开出的赏银都是十两到十五两之间,现在突然涨到三十两,说白了就是给北军发银子,发军功,同时让他们知道是皇帝复起的孙传庭。</p>

那朱由校的这举动是和朱由检在争权吗</p>

自然也不是</p>

朱由校真的要权,朱由检或许会把权直接给他,当然,朱由检或许会说许多东西,例如不能改他的新政。</p>

朱由校也不傻,即便要权,也不会改政,毕竟朱由检已经把这个坏人当过了。</p>

“朱家”</p>

洪承畴眯了眯眼睛,只觉得这两兄弟都不好相与,不过真的要选,洪承畴还是宁愿选朱由检。</p>

说白了就是人性,人都是慕强的,也都是讨厌繁琐的,洪承畴也不例外。</p>

洪承畴自家家贫,十一岁便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p>

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和作业来换取家用。</p>

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p>

他和孙传庭等人可不一样,他是穷苦人家出身,知道人穷就要受欺负,只有有权有势才能不被人欺负。</p>

他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就是为了不被人欺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