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天灾人祸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28 字 3个月前

“今岁各地皆有旱情,江南三省都分别受灾不说,湖广、四川、广西、贵州都纷纷受灾。”</p>

“另外,北方长城、黄河以内的各地也遭遇旱情,原两京十三省除了广东、福建、云南、四川四省外,尽数遭遇旱情。”</p>

“如此情况下,是否需要开放常平仓来平抑粮价”</p>

常平仓里还存着一亿三千多万石陈粮,这是洪承畴到了京城,入了内阁后才知道的。</p>

他并不在意百姓的生死,但他也知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中原定然会生乱。</p>

洪承畴以为,他的此番话,应该会让朱由检做出些调整才对,然而</p>

“百姓迁移的情况已经说明了一切,两个月迁移一百八十万人,江南三省便迁移九十万。”</p>

“今岁正是解决江南人口稠密的最好机会。”</p>

朱由检下了狠心,他早就知道今年和明年将是大明最难的两年,而这也是他解决江南的最后机会。</p>

天启二十年,二十一年,这对应的是崇祯十三年和崇祯十四年。</p>

朱由检很熟悉这两年的原因在于这两年是李自成崛起的关键时刻,也是明军松锦之战的关键时刻。</p>

这三件事情看上去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是牵连在一起的。</p>

如松锦之战,虽然是崇祯催战所致战败,但是更大的原因在于内部。</p>

后世大多数人误以为,洪承畴到了之后,崇祯就催他赶紧打,其实并非如此。</p>

松锦战役是从崇祯十二年二月开打,一直打到崇祯十五年四月洪承畴被俘,一共打了三年多。</p>

崇祯是在崇祯十四年七月催洪承畴开战,距离洪承畴督师辽东已经有两年零四个月,也就是说,洪承畴率十几万大军在宁远驻足了两年半。</p>

崇祯在这一战拿出了自己最大的信任,也足够坚持,上一个他给了两年时间的人还是袁崇焕。</p>

因此,在给了洪承畴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准备,却发现洪承畴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崇祯急很正常,而他急的原因就在关内。</p>

崇祯十三年、十四年两年全国近八成地方遭遇旱情,大量百姓从贼不说,大明财政也开始崩溃。</p>

倚重的田赋已经收不上来,负责围剿流寇的西北四镇出现逃兵,所有的逃兵都投靠到了李自成的麾下。</p>

作为流寇的李自成等人因祸得福,利用投靠而来的西北边军组建成为老营,又依托“三堵墙”的战术先后击败明朝关内野战军。</p>

到崇祯十四年一月,李自成更是攻克洛阳,执杀福王朱常洵,围攻开封。</p>

崇祯十四年的旱情未减,以至于明军在中原收不上粮食,大军人饿马乏,而李自成靠着绞杀地主获得粮食,并与罗汝才合兵。</p>

二人佣兵百万,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斩杀明军六万,连克商水、南阳等四十余州县。</p>

税收收不上来,田赋收不上来,中原野战军被全歼近三分之一。</p>

这就是为什么崇祯催促洪承畴出兵的原因,因为再不出兵搞定松锦之战,那李自成就称帝了,想要围剿他只能在这一两年内进行。</p>

所以崇祯需要洪承畴打赢松锦之战,然后带兵回关内围剿李自成。</p>

崇祯十三年和崇祯十四年这旱情最严重的两年,是明朝最收不上来赋税的两年,是百姓最痛苦的两年,也是李自成崛起,洪承畴惨败的两年。</p>

这场天灾直接导致了明朝在长城内外两线作战失败,如果是一线,那大明还能再挺几年,但关键是两路都失败了。</p>

这是明军唯一一次两路战败,而两路战败的结果就注定了明朝国运进入倒计时。</p>

朱由检要用这两年做文章,也是他一开始就定下的想法。</p>

只不过,执行人从他变成了朱慈燃,而朱慈燃的政策本来不算太狠,但配合这两年的天灾,那就有些毒辣了。</p>

在两京九省都遭遇旱情的情况下禁止出售平抑粮,把粮价炒高到一两银子一石以上的价格,让百姓在中原吃不起</p>

粮食,只能迁移。</p>

这一举动,无异于是在吃人血馒头,但这个馒头,朱由检不得不吃。</p>

他不吃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江南三省的问题。</p>

三省的问题不解决,那它们还是会像历史上一样,下吸四川湖广,上吸北方。</p>

江南一旦有事,北方就得陪葬的局面便无法改善。</p>

“今岁旱情如此,且不提朝廷铁路已经算是以工代赈,单单秋收后的田赋粮便是一个问题。”</p>

朱由检沉思之后对洪承畴说道“今岁遭遇旱情的各府县,蠲免赋税一年”</p>

“下官领命”听到朱由检这么说,洪承畴便知道,今年的大明的赋税可能要腰斩了。</p>

不过即便如此,他却也没有什么办法,谁让旱情如此,无法阻拦呢</p>

至于百姓,却是只能苦一苦他们了</p>

“呜呜”</p>

在洪承畴应下的时候,火车的汽笛声在河南田间的不远处响起。</p>

夏季本该炎热,所有人都知道,可他们没想到,天启二十年的天气超过了他们的想象。</p>

在经过春季的几场春雨过后,河南便再没下过大雨。</p>

空中的太阳像个泼了油的火球般,火辣辣的悬在天空中,向外散发着灼灼火气。</p>

就连仅剩的一丝遮蔽的云彩,也在太阳的蒸腾中,飞灰烟灭。</p>

中了暑的知了躲在已经干枯的大树肘腋下,热得也有气无力的喊叫着。</p>

大地被太阳烤成赤铜色,纷纷裂开,便是那一丛丛小麦、水稻也不由干枯。</p>

一阵火辣辣的热浪吹来,干枯的小麦水稻纷纷折断。</p>

“一二一二一二”</p>

田地边,上百名老农不停踩踏着控制水车速度的机关,试图将河水抽到田里灌既庄稼。</p>

在他们的背后,那条曾经时不时就漫过田埂的河流,此刻只剩下了河床那不足一尺宽的河水。</p>

即便只剩这点水流,老农们也不舍放过,将它拦了起来,灌既庄稼。</p>

只是大家伙都知道,眼下还仅仅是初夏,一旦进入三伏天,那这条河流也将会断流。</p>

可他们不愿放弃希望,在田头展转挣扎,和焦急的人们一起等待大雨的到来。</p>

只可惜,没有奇迹,四月的河南依旧没有下一滴雨水,令人绝望。</p>

在无奈的等待中,庄稼和人们逐渐对那曾经讨厌的乌云和无情的冷风也变的亲近起来,无时无刻都盼望着云与风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