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悦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083 字 8个月前

“大概七八月就能用完。”男人紧张的回答着,额头满是汗水。

朱由检笑了笑,拿起挂在门上的一块干净麻布递给他,示意他擦擦汗,别紧张。

“这柴烧完了,是买还是砍?”

“附近没那么多大的林子了,只能去买,不过现在来往木商只卖锯好的树跺了。”

“两尺的树跺,一文钱三个,能噼十二块大柴,十八块小柴,够烧一天。”

男人给朱由检解释着他们的生活,朱由检听后点了点头,而站在门口旁听的朱慈烺三人又涨了几分见识。

在大明,木柴是比煤炭价格贵的,煤炭价格每文三斤,每担河柴百斤,花费五十文左右,因此平常都是买煤炭。

以该男人的话来说,五十文足够买一百五十树跺,每跺基本在十斤左右。

如果是这样,那齐国农家百姓用柴火反而便宜实惠。

不仅仅是这些,在朱慈烺等人的旁观下,朱由检又和男人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和购买方便来讨论。

这些生活所需的物资价格,往往只有大明三分之一左右。

这么来看,齐国的百姓收入虽然不及大明,但生活却比大明舒坦。

“走,去仓库看看。”

朱由检看完了厨房,带人去到了厨房旁边的仓库。

仓库不过十来平,里面放着三口四尺高、三尺宽的大缸,缸内尽是没有经过处理的谷子。

在谷缸的旁边,还堆着满满一墙的饲料、土化肥,看样子足足有四五十袋。

朱由检稍微看了一眼,走动了一下后便笑着点头去了后面的杂院。

杂院里,牛马棚下有一匹挽马和一头骡子。

旁边是用木头敲出来,高六尺、宽五尺,进深一尺半,分有三层的鸡鸭舍。

鸡鸭舍内有鸡鸭十来只,叽喳个不停。

除去牛马棚和鸡舍,杂院的猪圈他也去看了,圈内躺着两大五小的七头猪。

可以说,单从杂院的这些牲畜家禽价值来说,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就赶上了后世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富农。

“家里几口人,分了几亩地,日子过的怎么样?”

朱慈烺在朱由检看杂院的时候,笑着对旁边紧张的户主男人询问,那男人不知道朱慈烺的身份,只当他是随行官员,压力不由小些,因此作揖回答道:

“家里父母两人,夫妻两人,子女三人,合计七口人,迁移而来九年间,先后分了九次地,户中有地四十五亩三分。”

“日子很好,每日吃得饱,蔬菜水果肉食均不缺,春种和秋收过后,贱内都会给每人购置一身衣裳。”

户主男人道出了家中情况,引得朱慈烺咋舌。

他在方丈县那种地广人稀的县,百姓也不过每人四亩几分地罢了。

以他曾经方丈知县的经历来看,多一亩地、少一亩地,其中差距是天壤之别,更别提多两三亩地了。

齐国百姓过的滋润是有道理了,他们赶上了齐国工业革命,而且还是直接来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

加上齐国广袤的疆域,难以计数的可开发地方,不富裕才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走,去其它百姓家中看看。”

看够了的朱由检打断了朱慈烺的咋舌,带着朱慈烺他们挨家挨户的去看了一下百姓的生活。

挨个走下来,其实每家生活都是差不多的。

有大明对齐国的不断人口、工业输血,加上齐国近两千万土民的人口红利,七百多万国民想过的差都很难。

朱由检看完,便带着朱慈烺他们三个人和村子里的百姓,村官们在村官所旁边的晒场开了个会。

朱慈烺看着自家父亲和百姓们打成一片,聊着家长里短同时,也不忘提醒百姓要监督官员的模样,一时间他有些迷惘。

小的时候朱慈烺还不觉得,但随着年纪越来越长大,他只觉得自家父亲真的很伟大。

他明明可以做皇帝,但他没做。

他明明可以在来到齐国后尽情享受,但他没有。

在来齐国的路上,他在听夏允彝说自家父亲连每个县的事情都要管时,他以为自家父亲对齐国官员的权力多加限制。

等他来到齐国,并跟着自家父亲处理了几天政务后他才发现。

与其说自家父亲是限制地方官员,不如说是在监督地方官员。

对地方官员的奏疏,自家父亲都先给予认可,然后才提出自己的意见,给足了地方官员尊重。

除了部分不把百姓当人,喜欢搞各种工程的地方奏疏会被自家父亲一阵痛骂外,自家父亲似乎对所有地方官员都给予了尊重。

这种商量着来的处理方式,放在大明朝是很难出现的。

不管是自家皇伯父,还是自家那个监国大兄,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政见来,紧紧的抓住了手中的权力。

这样的差别,让朱慈烺觉得很不真实。

在朱由检和百姓开会的时候,朱慈烺皱着眉头,试想着将自己放到了自家父亲的位置上。

可是这么一做,他才发现权力有的时候真的很可怕。

他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能做到自己能像自家父亲一样,长期对下面的官员尊重,更难以想象自己居然还要和对自己政策提出异议的官员解释商量。

他几乎皱着眉听完了会议的全过程,直到朱由检起身,他才被拉回现实,在百姓们的簇拥下返回了乡道上的马车。

四匹大挽马的四轮马车十分宽大,足以容纳十几个人乘坐。

不过除了朱由检,便只有三郡王和夏允彝、夏完淳两人能够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