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城裂墙崩,长生疑问(6k)

不过,在已收获巨大战果的情况下,还要把自己置于跟敌人同样的危险之地,肯这样干的人,自然只有以寇仲为首的少许精锐,想要跟作困兽之斗的突厥人正面较量一番,突显出超出常人的勇力。

手持劲弩和锋锐的刀剑,向着城墙的破损口而去,他们很快就对上了一支逃窜而出的突厥骑兵,伴随着弓弦急响,箭矢飞蝗般漫空投去,比敌方提前上百步的路距发动了攻击。

入目情况使人不忍目睹,火炬抛跌,马翻人坠,百多骑无一幸免地被喂以劲箭,贯胸透颈,敌人的轻装盔甲丝毫起不了挡箭的作用,徒留了一具具无名的尸骸于荒野之上,令人叹惋不已。

……

一般情况下,越是小规模的冲突,没有其他人充当盾牌的突厥骑兵,越会在远征军批量装配的高速劲弩下损失惨重,乃至于无人冲锋至敌阵前就全军覆没,战损比高得惊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大规模的攻守战场上,双方仍会维持着同样的战损差距,主要还是取决于瞬息之间的战场状态,以及双方人员当前的装备与素质。

而像方才那样大批量使用火器攻击,在一般两军对垒的情况下作用有限,唯有敌人固守一个特定的空间,又处于被动的局面,火器便可如眼前的情况般,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若是在正面遭遇的情况下,能轻而易举地射杀百名狼骑,必然有着对方慌乱到难以互相掩护、结阵合力的原因在,同时也寓示着他们这支敢于冒险冲入城中的队伍,或将见识到突厥人在恐慌中最脆弱的一面。

找了一匹幸存的优良骏马骑上,寇仲不满足于简单的举弩便射,跟几个武功不错的同伴一齐冲入城中,但并非见人就杀,而是专门针对高级将官,使用的是斩首战术,既可最大化战果,亦能让突厥因缺乏相关人才而丧失收拢乱军的能力。

而剩余不曾入城的兵员,一部分守株待兔般等在破口处持续伏击着逃出城的突厥人,一部分则在城墙附近再进行了一番新的布置,为日后可能的交战提前做好铺垫。

与此同时,无定河、海流兔河沿岸的突厥大寨,则同样遭遇到了大致相似的夜间突袭,不过由于邻近河流、地形开阔的缘故,损失则要少上许多,仍保存着过半的实力,但基本上也已经被吓破了胆,军心溃散。

当然,为了达成此役的效果,安国方消耗的军械物资数量亦不在少数,纵火飞鸢等高端火器的储备已然见底,总计三台裂城级巨弩的部件需要半个月修复完善,在短时间综合战力亦是有着明显的下降。

但无论如何,几乎没有付出任何兵卒伤亡的代价,靠着绝对的技术优势突袭加碾压,原本双方的相持状况已显著偏向了远征军一方,唯有等到颉利率领后续的多族联军赶至,才有勉强挽回颓势的几分可能。

而之所以能实施这般近乎完美的突袭战术,除了技术差距之外,情报上的优势也至关重要,由主帅李靖综合考虑后远程遥控多支军队以针对性的方式发动袭击,才造就了如此惊人的战果。

跟正常历史上的李靖不同,黄易世界的李靖年纪要轻得多,没有在边境的马邑跟突厥人长时间打过交道,作战经验和对敌方的了解程度自是要差上一截,没有办法算无遗策;

但通过这段时间来的预演与实操,他对突厥人的动向和实力已有了深刻的了解,且对己方人员的水平也有了准确的估量,从而令战场局势的演变完全处于他的掌控之中。

推衍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信息越多,李靖指挥军队针对性打击敌手的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增长,令突厥人在劣势中更添一笔,在无意外发生的情况下,胜负之势已然提前定下。

实话说,通过夜袭顺利沉重打击了突厥军驻地后,对于他来说,这场战争已不怎么需要考虑胜败与否的“悬念”,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成果,还需要花上多少时间,理论上此战的极限可达到什么程度。

此外,亦可通过对突厥人的战争,来验证新式武器、新型机械的应用状况,为它们后续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也是在此战发生的同一天夜里,远在数千里外的赵青凝心聚神于那天苍璩留下的甲骨文释义图册上,以此物为媒介探查着对方的信息,隐约感应到留下此物的“好心人”似乎正在处于朔方战场的区域。

“是否具备理解翻译甲骨文的能力,原本只与学术上的成就相关,算是掌握了一个独家的秘密。”在领悟《长生诀》中甲骨文内容的同时,针对莫名被人送上大礼的怪事,她心中亦是若有所思。

“但观此文所留注释的语义用词之精准,以及其中涉及到武学理论的描述方式,可见推出其撰写者应是一位顶尖的武理大师。也不知道,留下这本图册的那人,是否就是此文的作者?”

“《长生诀》的本质,竟是从‘光’延伸到‘时光’的领域,联系比较紧密的,应该是相对论中光速同时间流逝快慢的关系吧?这里面涉及到的修行理论大异于近古,却是我此前未曾想到过的……”

“不过,在我的推衍中,单纯‘长生诀’延寿的效果,似乎也有着不近如意的地方,实际上可能显得有些鸡肋?”

……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