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真见着识滟的作品,杜母愣在原地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一刻的震撼。
旭日初升,山峦叠嶂,江水滔滔,视线随着绣品缓缓移动,仿若乘着扁舟行走在万里江山之中,感受秀丽山川的无限魅力,忘俗,震撼,荡涤人心。
更加难得的是绣品虽然色彩明艳,但其中竟然有几分水墨画的写意,两者结合,绣品上的大江大河仿若有了生命似的,站在绣品面前,一股磅礴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屏息凝神,静静感受山河带来的震撼。
上好的绣品,充满了灵气,刺绣功底和对作品的感悟互相碰撞出的杰作,要杜母来说,就是识滟本人,也很难复制出一模一样的绣品了。
识滟对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绣品达到的效果十分满意,背着手问杜母:“娘,您瞧着如何?”
杜母回过神来,神色复杂的看着识滟,却对她有此能力并未怀疑,而是给出了肯定答复:“难得一见的精品,放在市面上怕是要引起哄抢。”
识滟道:“那我们将这幅绣品卖了,回头咱们一家搬到府城去住如何?咱们可以在府城买一间院子,然后做点小生意,到时候大哥也不用休假时在府城与家之间来回奔波,还能回家吃饭,岂不美?”
杜母一怔,随即拉着识滟进了她住的屋子,从梳妆匣底层小心拿出一个匣子,打开递给识滟,幽幽道:“娘祖上是做生意的,这是娘曾外祖母传给外祖母,后来由你外祖母传到娘手里的。
本想着将这东西当了,可以让咱们一家在府城安家。”
识滟想离开陈家村有他的原因,但杜母在陈家村住了这么多年,突然想离开,倒是识滟没想到的。
于是她也问了:“娘,您为何会这般想?”
谁知杜母看着她幽幽来了一句:“阿滟,你已经是十六岁的大姑娘,再不议亲,村里的流言蜚语又该起来了。
娘可不能让你嫁给村里这些种地的庄稼户吃苦,怎么着都得在府城找一个能配得上我家阿滟的如意郎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