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最后一句话保留质疑的态度。”我自然地走到他的身后,并且打开了他的自动刹车,顺着给残疾人专设的滑坡走出火车站。“你不是一直都在观察我吗?从柯南道尔楼顺走我的雨伞开始,你应该已经密切关注我了,不过是不让我看见罢了。”
“诶,我还以为你会认为,那是港口黑手党那个干部拿走你的雨伞。我满心还在幻想你在窃喜偷笑的模样,结果你是早就知道了。唉,太无聊了吧。”折原临也刻意做出一惊一乍的浮夸表情。
……
折原临也说的是一些毫无这是很好推理的事情。
我之前已经提过两次不自然的地方。
首先,若不是刻意要拿走雨伞,据为己用的人,并没有任何理由要保留陌生人的雨伞长达两个星期以上。他可以选择放回原处,也可以放到警察局里面,也可以扔掉,而不是找到原主。我拿着雨伞的时间是在中华楼下等毛利先生他们的时候,之后直到就餐结束,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出来之后雨伞便消失了。也就是能知道我是雨伞的主人的,只能是在等人那短短几分钟。
那么,对方是怎么记得我这张没有任何记忆点的脸的?起码,按我认知的中原中也来说,他不可能仅仅依靠几分钟的记忆,就可以记得住没见面两个星期以上的陌生人的长相。
但换个角度思考,受人委托,就情有可原。
其次,归还雨伞这一点行为就很不自然。
第一次归还不成功后,第二次归还时上面还挂着一张暗示四位数密码的感谢信,这明显是只有了解我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行动。
那天下雨天,中原中也会给我还伞,估计是坐着轮椅的折原临也扮可怜,央求「路过」的中原中也帮他还的。而能确定这一点的是,那次中原中也离开后回头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是在看我,而是在找折原临也的所在地。毕竟计划出错了。只是,没有想到会和我撞上目光,所以他表情也显得不太自然。
折原临也压根没有理会我的不回应,兀自叹气道:“可惜了你们在雨中一眼万年的长镜头,早知道你们视线会对上,我就给你们抓拍了。要不要我再为你制造什么机会呢?”
我面无表情地说道:“你说开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