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下头,看到了自己细得挂不住肉的手腕、踩在地上脏得结着黑痂的光脚。
肚子饿得能吃一头牛,肠胃都被腐蚀了一般,脑子里除了饿,什么念想都没。
路过她的那些行人,此刻不止是路人,还是她要乞讨的、奢望的饱饭。
那是命。
阮渔恍惚:哦,原来是这样的身临其境。
这感受太真切,也让她完完全全地领悟了一个饿到极致的小乞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除了这第二种用法以外,“身临其境”还有第三种——那就是直接让阮渔到剧组中。
这个时候,她就不是小乞丐了,她是那个即将扮演小乞丐的演员。
也就是在这个场景之外,多了一群忙碌拍摄的剧组工作人员。
有导演看监视器,有打光板,有镜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盯着主角,等着下戏放饭。
这种状态下,阮渔的感受就又不一样了。
而第三种的剧组式身临其境,也是阮渔在考核课程时要用到的功能。
如何演好一个角色?
那要让自己、让观看者都能确认,哦,她演的就是这个角色本身。
阮渔每天上完表演课,都会到这里来,在剧组里演绎所学。
这个功能下有针对表演的评分,每当结束的时候,会给她出成绩。
除以上三种以外,身临其境还有第四个使用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场景,并使之运行。
阮渔觉得,第四种更偏向于把控一切的导演。
场景、剧本、拍摄、演员……所有的所有,都归她把控、幻想。
“我要这里有一个房子……”
“我要这个房子的屋顶……”
“纹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