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初二

野心家 石头与水 4033 字 2024-01-01

褚母道,“那还是跟着女婿回去吧,你们这在一处才几天哪。生意人,一走就是一年哪。”

“谁说不是哪。”

如此,褚韶华没在娘家住,待中午吃过饭,瞧着天时,俩人就又回了陈家村。路上给丈夫系上棉抖篷,把头脸包好,省得他吃了酒肉呛了风。待到宋家接陈二顺时,才知道陈二顺已经先一步回了陈家村儿。

待陈太太见褚韶华跟着大儿子一道回婆家,当下就傻了眼,问,“你没在你娘家住下啊?”初一陈家吃斋,初二就开了荤,顿顿大鱼大肉,陈太太正想着俩媳妇回了娘家,一家四口赶紧把鸡鱼肘肉的都吃了,待到十六媳妇们回来,基本上就啥好吃的都吃完了。结果,竟见褚韶华跟着大儿子回来了,这怎么能让陈太太不吃惊!

褚韶华在娘家一套说辞,到了婆家自然另一套说辞,褚韶华道,“我在娘家本要住下,我娘说大顺哥年后就要去北京,我这不伺候他可不成,就把我撵回来了。我想想,倒也是这么个理儿。一则是爹和大顺哥要回北京的事,二则二弟妹回了娘家,咱家没个干活儿的也不成,我该回来服侍公婆。”

陈太太真想说,我这全是好吃的,真不用你伺候。

可褚韶华回都回来了,总不能再撵回娘家。

陈太太刚对褚韶华有些好感,转眼又没了,因为她非常怀疑褚韶华是因着娘家穷,故意回来吃婆家的好饭好菜。偏偏褚韶华能说会道,陈太太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好在褚韶华真不是馋人,那些肥鸡大鸭的她吃的有限,陈太太此方罢了。

对于褚韶华回婆家的事,陈老爷倒没说什么,他家不差这一口饭,何况褚韶华聪明灵巧,张罗的饭食比他这老婆子强得多。陈老爷喝了半盏茶,说道,“既是回来了,明儿个魏东家一家子过来,大媳妇你想想,怎么收拾出个席面儿来!”

褚韶华提着茶壶给公公续了茶,问,“爹,是不是何家庄的魏家?”

“你也知道魏家?”

褚韶华笑,“常听人说起,说魏家也是在北京做生意的。魏太太在家很是气派,每天介那些点心摊子轮流给她家送早点去的。”

陈太太叹气,“三乡五里出了名儿的不过日子。也就是魏东家的性子,一门心思的就知道挣钱,挣了钱就捎回家。那个魏太太,成天介大鱼大肉,也不管是不是过年过节。要是换个旁人家,哪里容得下这样的败家媳妇!”

陈老爷说妻子,“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人家又没花别人的,人家花的是自己钱。你羡慕,你也那么花去!我也供得起。”

“我?!不要说我,就是老大家的,明儿见着魏太太,可不许学那魏太太大手大脚的样儿,你娘家要是节省着些,能是今天的光景?”陈太太想到明儿个魏家人过来,连忙叮嘱褚韶华一番。

褚韶华好笑,连忙道,“娘你放心,俗话说,不是一家不进一家门,我能跟娘做婆媳,可见骨子里咱俩是一样的。”

陈太太忍不住给她逗笑,“行了,别尽说这好听的,赶紧去把晚饭张罗上。”

褚韶华心思之机灵,陈太太多活二十年的都不及她十之一二。

就陈太太这粗心笨肚肠的,还想算计褚韶华,说不自量力都是轻的,在陈老爷看来,就是糊涂透顶。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吃过饺子,就得准备新媳妇新女婿回娘家拜年了。陈太太见褚韶华一身红牡丹花样的的紧身绸缎小袄,下身是件大红的八幅撒花裙,她本就生得好模样,这么一伶伶俐俐的打扮出来,颇是明丽动人。陈太太就有些不大喜欢,说褚韶华,“怎么衣裳总是这么紧巴巴的。”

褚韶华这些衣裳瞧着体面,其实都是县里买的些大块的零散布料子做的,她自不会说衣料子不多,不好做如今那宽衣大袖的样式。她随口就编了句,“这还紧?袖子灌风哪。我去县里,看如今姑娘小姐们都不做太肥大的衣裙了,我是学的如今的新时兴。娘你要不嫌弃,明儿我给娘也做一身。”

“我可穿不了这紧巴衣裳。”陈太太偏生又是个贪财的,道,“你做就给我做宽松的。”

褚韶华笑嘻嘻的应下了。

陈太太又将眼睛移到宋苹身上,宋苹的穿戴很符合陈太太的审美,一身土布染红的大红袄大红裙,皆是乡下妇人常穿的宽衣大袖的做法。可宋苹本就体型胖壮,又偏生穿这么支棱棱的宽大棉衣,整个人又大了一圈儿。审美上就剩下个喜气了,红色,可不喜气么。陈太太很满意的点头表示,“苹儿这身就很好。”

陈二顺都觉着他娘眼睛有问题。

再看大儿子昨儿一身绛红绸子的棉袍,那是成亲前陈太太给做的,俩儿子一人一身。今儿个长子换了一身天青的棉袍,外头是件蓝绸镶锻子边儿的棉马甲,干净又体面。二儿子却还是昨儿的绛绸衣裳,陈太太说二儿子,“这去你舅舅家拜年,换身新衣裳去。”

“我哪儿还有新衣裳,这身儿是头年跟大哥一起做的。”见大哥身上的衣裳,陈二顺道,“大哥这身什么时候做的?”以为是他娘偏心,多给大哥做的新衣。

陈大顺抻抻衣袖,“这是你嫂子给我做的。”连脚上的新棉鞋,也是媳妇给做的,陈大顺不是那爱显摆的,也就没再多说,不然倒显着表妹不心疼二弟似的。

陈老爷打个岔,“行了,都挺好,这就去吧。老大你驾车,你大舅家离咱村儿近,把你弟弟他们放到宋家庄村口,你们再去你岳家。回来时去接他们。”

陈大顺应了,陈太太光顾着想二儿子衣裳的事,没顾得上其他,就打发两对亲人各回各岳家拜年了,也就没注意,宋苹是拎着包袱,褚韶华就带两盒点心,其他啥都没带。要知道,这年头,做媳妇的年初二就要回娘家住,一直住到正月十六躲完灯再回婆家。当然,这是一般人家的媳妇,褚韶华显然不在此列。

待儿子媳妇的都走了,陈太太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说了句,“老大家的倒是挺会疼人。”宋苹再是自己亲侄女,那也越不过儿子去。俩媳妇里,陈太太绝对是偏着宋苹的,可想想宋苹自打嫁过来,啥啥比不上褚韶华不说。嫁妆进门时差人家一大截,陈太太就不大痛快。如今瞧着,人家褚韶华非但自己个儿的嫁妆厚,那嫁妆里竟还有给老大做的衣裳鞋袜。这做母亲的,心里都是倚重长子的。褚韶华再不招陈太太待见,可凭她准备嫁妆时还给陈大顺裁衣裳做针线,陈太太就再挑不出不是来。再瞧瞧自己那亲侄女……不要说绸的了,布的都没给二儿子做一身。先不说做好做赖,就没这个心儿。

陈太太叹口气,想着那两匣子好点心给褚韶华倒也不冤。

就因着陈大顺一身新衣,宋苹在家哭半晌,陈二顺没等着他哥赶大哥来接他,在舅家拜过年,吃了午饭,俩村儿挨着,他自己个儿就走回自家去了。宋舅妈自然要问一问闺女在小姑子家过的怎么样,要接宋舅妈的想法,给亲大姑做媳妇,自然是样样都好的。宋苹是却再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先埋怨家里,“大姑家下那么些聘,就给我置那几样嫁妆,人家大房,嫁妆强出我三条街去,叫我怎么抬得起头来!”

想到这事儿,宋舅妈也是生气,倒不是生自家的气,反是气褚家,“谁想到那褚家能置那许多嫁妆哪,闺女,你不知道褚家以前也是大户,说不得家里还有积蓄,填补给她的。”

“哪里是什么积蓄,褚家现在精穷的,大嫂说,就是用下聘的钱置的。娘你们一点儿不为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