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韶华也没意见,一人一天更省事,如今天儿热,早上去菜市场,回来时太阳就有些大了,褚韶华是个爱美的,不愿意晒黑,也便应了。
结果,轮到宋苹买菜那日,人出去了大半个时辰还不见回来。褚韶华当时在洗衣服,也没留意。待把衣裳洗好晒在晾衣绳上了,褚韶华瞅瞅天时,就觉着不对了,进屋同陈太太道,“娘,二弟妹怎么还没回来。要不我去找一找她,别是走错路了吧?”
陈太太正在炕上刷糨子糊鞋底子,随口说,“兴许是早上要买的东西多。”
然后,近中午了,仍不见人回来。陈太太可是急了,连忙叫褚韶华去找人。
褚韶华去东安市场走了一圈儿也没见着人,褚韶华也怕宋苹出事,忙到铺子里去跟公公说了。当天买卖也没做成,发动俩铺子的人手都去找人。
结果,在东单牌楼那里把宋苹找着了,正哭哪,陈二顺急个半死,气的直说她,“你还哭!不是叫你去东安市场那里买菜,你怎么跑这边儿来了,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这一样吗?亏得没把你丢了!丢了算怎么着!”
宋苹抽咽着,“可是快把我吓死了。”
陈大顺忙劝,“表妹你别哭了,咱们这赶紧家去吧,爹娘都惦记着哪。”又给陈二顺使眼色,让陈二顺好生说话。陈二顺累的很,一大中午的顶着大太阳找人,如今总算把人找着了。拉着宋苹就往家走,宋苹哭一路。
待到家里,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宋苹去菜场买菜,遇着好几个洋人。那些个洋人也是长得红头发绿眼睛的,跟罗刹似的。宋苹害怕,连忙跑出去躲开,结果,这一躲就迷了路。
褚韶华说她,“洋人有什么好怕的,你跟我出去时,咱们见着好几回哪。”
陈太太为侄女说话,“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傻大胆啊。”
褚韶华平生最见不得这等无用之人,问宋苹,“不是跟你说了咱家在甘雨胡同,就是打听着也能找回家来呀。一进咱们胡同儿,你还不认识路?”
“甘雨胡同?不是甘水胡同么?”
陈老爷气的没脾气了,自己装了袋旱烟点着抽一口,说,“亏得你没找甘水桥那边儿去。”
褚韶华真不明白,人怎么就能丢了,她又问宋苹,“我还给你画了地图,写了咱家的地址,那纸你没带身上?找个识字的,让人家看看也成啊!”
宋苹哭的两眼肿如烂桃,“我遇着好几拨罗刹,吓忘了。”
自此以后,就是陈太太怀疑褚韶华私昧菜钱,她也不敢再叫宋苹出门,生怕把侄女丢了。其实陈太太也可以每天自己个儿去采买,不过,就陈太太这样儿的,褚韶华怀疑比宋苹也强不到哪儿去,出门怕也得丢了。
从此,买菜重任就落在了褚韶华肩上。
陈老爷不吃,陈太太忙跟过去劝当家的了。
其他人继续吃饭,陈大顺同媳妇和二弟妹道,“都别吃窝头了,咱家可不至于这样。”
陈二顺掰个馒头,一半给宋苹,一半给褚韶华,俩人都接了。陈二顺小声问她俩,“你们中午也吃的窝头啊?”
宋苹点点头。
褚韶华面色如常,没说什么。
陈二顺叹道,“娘就是节俭太过。哥你不知道,我们在老家,满仓的粮食吃不完,咱娘叫嫂子和我媳妇烧饭时,也总是吃半白面的。”
陈大顺都无奈了,“你说咱娘这是怎么了。爹一早就出来做生意,咱家也没那么精穷过,娘怎么这样想不开。”
“一辈子就这样儿了。”陈二顺想到他娘节俭到抠儿的性子,也是大摇其头。
陈老爷陈太太都没再出来,待几人吃过饭,褚韶华把厨下收拾干净,便回屋去了。陈大顺是个孝顺人,心里就记挂着二老,还说哪,“爹娘也没出来吃饭,要不煮几个鸡蛋给二老送进去。”
褚韶华道,“煮鸡蛋不好,我给爹娘蒸一碗鸡蛋吧。”
“也好。”小夫妻俩便又去了趟厨房。
褚韶华蒸了两碗鸡蛋,那鸡蛋蒸的,有人蒸鸡蛋吧,蒸出来跟蜂窝煤似的,褚韶华这鸡蛋蒸的是水嘟嘟滑溜溜,瞧着便令人食指大动。她也没搁什么特别的调料,就是放了些酱油,滴上几滴小磨香油,便香的了不得。
褚韶华想着,倘她这会儿去,怕叫陈太太没面子。褚韶华就让大顺哥自己去,想了想,又去东厢把小叔子叫了出来,低声同陈二顺道,“爹娘晚上也没吃饭,二弟,我蒸了两碗水蒸蛋。如今咱们刚来,别叫老两口闹别扭,你跟大顺哥一道送去,开解开解二老,也就好了。”
陈二顺就爱干这事儿,当下还说,“嫂子想的周到。”
于是,俩儿子给爹娘送饭到屋里去,不知如何劝解了一番,反正陈大顺回屋时神色轻松,褚韶华问他,果然已是好了的。褚韶华想着公公这样的人品,竟然娶了婆婆这样愚钝的女人,真是不知上辈子怎么欠下婆婆的,这辈子来还了。
陈大顺因爹娘和好,也很高兴,还同褚韶华说,“娘就是节俭惯了,一辈子这样儿,你别放心上。”
褚韶华心说,你娘的毛病倒不是节俭,而是蠢。
这人哪,节俭不是坏事,可节俭到蠢的地步,就不叫人喜欢了。
有陈老爷发作了一回,陈太太不敢再刻薄俩媳妇了。
就是在一日三餐的饭食上,大概是俩儿子都解劝过她的缘故,问她做什么饭菜时,陈太太总会说,“他们父子出去这一日辛苦,不管烧什么,必要有个荤菜才好。”也舍得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