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冯希文请哪个文人写的稿子。
文字内容大概讲了一个叫做望霞居士的苦修人士,只带了几个童子,躲避世俗的喧嚣,亲耕于深山。
虽然自身艰苦,但仍然乐善好施,将自己养殖的鱼拿到山下分享给百姓。
不仅如此,又致力于教化百姓,哪怕是作奸犯科的人,他都将他们叫到自己身边,管吃管住,耳提面命。
那些受了他教诲的人,无不痛哭流涕的悔改,洗心革面,社会风气大为改善。
望霞居士不光下教黎民,更上敬天神。
将勤俭节约积攒下来的银两修缮了这座玉帝庙,给了一个百姓与天神沟通关系的场所,引导大家爱神敬神,共同进步。
“……”施铮沉默不语,说得好像是他,但又绝不是他。
这时冯希文走了上来,“您敬完香了?”
“这谁写的?”
“没花润笔费,是个不第的学子写的。他家贫,正愁老祖母的棺材本,虽然这庙宇还没香火钱,但是我也提前答应了下来,他甚是感激,便听我讲了大王的事迹,写就了此雄文。你觉得怎么样?”
“不错。”施铮又检查了下庙宇四周,见十分干净整洁,才满意的道:“都不错。”
第二天,是正式的落成仪式,施铮特意换上了好衣裳,跟知县邵永年一起主持仪式,让玉帝庙面向百姓开放。
因为之前这庙修建的时候,就有“神迹”传出。因此一落成,就不缺香火。
但是,纵然香客再多,每天早晨没开门之前,施铮就已经飞来敬好了头香,再飞回洞府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