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三百,八个小时的会议是两个人轮流来的。因此相当于实际的工作时长是四个小时,那也一千二呢。这一千二干七天,就是八千四,自己跟桥桥的学费绰绰有余了。这还不算晚上加班干的笔译。
行吧!就这么着了。
可这么一干,倒是真叫林雨桐往专业做翻译的路上打了退堂鼓,另一个跟她做搭档的口译,还是学校的助教,在读的研究生,又有过在国外交流的经历,但因为这样的会议专业度太高,他提前准备了一个月,到现场依旧会害怕遇到问题。
这也就是自己遇到的刚好是医学会议,真换个专业,自己不那么做功课行吗?有些学术名词光是记汉语都记不住,还得随口能翻出外文词汇,哪那么容易?
果然,就没有哪条路一定是最好走的。
第16章 重启时光(16)
这个会议一开就是十天,比预计的要多出三天来。这也意味着多挣了三天的钱。又有紧随其后的好几家国内的企业跟国外合作,还是需要翻译。时间错开,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又是四五天。像是后来企业花钱再请,林雨桐的价格三百一个小时就不干了,没有五百都请不动了。
可以说是在开学前狠狠的赚了一笔。
李教授呢,觉得林雨桐可以去考一些认证资格,这个翻译协会每年都有考试。通过考试之后,商业价值上,应该是更高一些。
但要是单纯只做这种纯粹的商业翻译,卢淑琴估计是难以安枕了。林雨桐也是把自己打算考公的事跟李教授说了,如果活不紧的,我就接了。人调停不开了,我也能接。从职业规划上来说,商业价值不是目标。
另外,她也咨询老师,能不能叫她补考像是俄语、日语、韩语这些专业的课程,她想拿到这些专业的学历,如果不能,能考级的时候,能不能报名。
人各有志嘛!李教授并不认为这样的选择就如何了,反而抽出了几分稿件,都不长,叫林雨桐现场翻译,翻译完了,就放人。水平如何,他也看不懂,得给看得懂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