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两名身着儒衫,看上去年纪大概皆在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美男子相对而坐,各执黑白。

其中一人坐姿端正,纵然在细微之处亦是一丝不苟,浑身上下从穿着到坐姿完全找不到一丝瑕疵,都说人无完人,但是当你第一看看到此人时却只能感叹,世间还有这般人。

而另外一人相较于前者坐姿就要随意的一些,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懒散而又洒脱的气质,却又难以让人心生厌烦。

那名让人见了会忍不住怀疑人无完人这种说法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荀家这一代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而坐在他对面的,论辈分却是荀彧的侄子,刚从长安回到颍川的荀攸,荀公达。

“公达此来为何?”

一丝不苟,然而动作却不显半分僵硬的拈起一枚棋子,以最标准的姿势放到棋盘上,荀彧淡淡道。

闻言,单手托腮的荀攸随意的着了一子,轻笑道:“文若既已心知肚明,又何必问我?”

虽然论辈分两人是叔侄,但是实际上荀攸却还要比荀彧大上几岁,因此两人平时彼此之间只是以表字相称。

听到荀攸这么说,荀彧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

又拈起一子落下,荀彧才道:“所以说,公达已经投效了当朝司空?”

毫不避讳的点了点头,荀攸道:“天下大势文若应该比攸看的清楚才是。原本董仲颖当权之时,我本想找个机会托病辞官,但是却不想朝中会突逢此变。兵锁函谷,坐拥凉并,我不信文若看不出来,如今司空对天下已成鲸吞之势,又兼有朝廷在手,相较于其他各路诸侯,司空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既然如此,近水楼台,司空又折节相邀,我又何必拒绝?”

“公达如此,置汉室于何地?”

虽然荀彧面色未变,但是荀攸却可以听出他的语气重了一分。

荀攸摇了摇头:“所以说,如果我现在邀请文若,文若怕是不会随我去长安的吧?”

“公达又何必明知故问?”

“那文若打算投奔何人?”

荀彧还没开口,就听荀攸又道:“文若暂且别说,让我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