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努一努力,一定可以,然后她就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比如,有没有小作者和她一样需要打官司,又和从前的她一样没有钱呢?
一定是有的。
在炎热的六七月交界点上,《诉风月》宛如一道惊雷,震响了整个文学圈。
从微博的亚洲好书榜到各大平台的图书销量榜,都稳稳被它占据第一位。明星凭借粉丝势力总能撑起销量的个人传记被它压在后面,倚靠贩卖或抚平焦虑一直颇有市场的各类鸡汤书籍也被压制。
在部分标有热度的榜单上更能清楚看到,《诉风月》的热度数值甩第二第三名好几个段位。
就连豆瓣和抖音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一时都同样被这本书引爆热度。
也是在这个时候,谢青在张觅雅的帮助下,向法院提交了关于《青珠录》的诉讼请求。
法院受理了案子,但提交的证据里没有放那段录音,也没有拿《诉风月》的合同去做对比,所以诚书文化一时间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谢青也清晰地感觉到,绮文没有拿这场官司当回事。
这正符合陆诚的预期。在这样的条件下,《诉风月》至少还是可以顺顺利利地出一本,翻脸撕逼都等到开庭补充证据后再说。
又过几天,陆诚把一只快递专用的文件封交给了谢青。
谢青疑惑地拆开,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粉色a4纸。
她抽出来一看:“鲁迅文学院?”
是鲁迅文学院新一期网络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录取通知。
“我们本来只是试着帮你推了一下。”陆诚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