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诞生,打破了这道厚厚的壁垒。
网文平台是公开的,注册一个笔名连五分钟都不需要。好像在一夜之间,任何一个人只要能把中国话说利索,就都能发表小说了。大家各自写各自的故事,凭自己的本事吸引读者。管你是何方大师的学生,故事不好看,就是打不过别人。
谁都能当作家了,一些铁律无形中被融化。
借助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个产业蒸蒸日上。
传统文学领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出版业,电子阅读本身对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出版商又要追求利润,很多公司无可避免地开始向网络文学出版上转型。曾经的“主流文学圈”,在市场上的声音越来越小。
就算是网络文学圈内部,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存在确实压缩了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
这些观点原本都可以达成共识,至于后来两方为什么会掐起来,大约是因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那么一小撮人名不见经传、却又自问怀才不遇吧。
这一小撮人最容易变得刻薄,又往往声音很大,总能迅速激化矛盾。
这一小撮人,常常长篇大论地声讨网络文学低俗没深度,最后中心思想收在感叹我国药丸、奉劝大家多看有深度的作品上。
说得好像如果没了网络文学读者便都会去看他们一样,选择性忽视即便在传统文学圈内也有很多人在力压他们的事实。
最初的时候,网络作家们并不反驳这些抨击,因为很多问题确实客观存在。
可是,每年都要被这么长篇大论地嘲讽三五回谁受得了?
我没内涵、我没深度,我把自己定位在娱乐产业上而已。你天天把我骂得误国误民堪比毒|贩,我写个小说有这么罪大恶极吗?!
矛盾就这样慢慢凛冽了起来,网络互嘲是常有的,各大作协里线下开会,有时会把争端体现得更明显。
在读者接触不到的世界里,双方针尖对麦芒。都是文人,拼着词汇量开尽嘲讽。
流锦就在报到的时候被嘲讽了。
谢青这才知道,现下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都在开班。网络作家班为期一个月,从今天开始;传统作家班为期三个月,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