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他十三四岁时的事情跃然纸上,从母亲突然提出离婚开始,一直写到楚家出现。
里面提起的事情都是真的,但她进行了一些氛围和心境上的虚构,来渲染氛围。
她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位优雅又独立的母亲,和一个青春期有点冲动叛逆的孩子。
在与楚文婷对话的部分,她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楚文婷字字说出的真相与他的回忆和心情穿插,带来清冽的震撼感。
关于两年后母亲离世的段落,陆诚和她聊得不多,所以她摸索着他的心情进行虚构的占比更大了些。
他明明知道哪些是假的,却又硬生生看得眼中发热。
“那时还年轻,阅历尚浅,很容易觉得害怕。”
“这种事会让你觉得黑暗没有尽头,拨开一层还有一层。”
接着,进入他到楚家生活的阶段。
行文再度变得轻松起来,细致地写了楚文婷对他的照顾、楚诗楚诵和他的和睦相处,但若论灰色气息,还是比开头那一段更重一些。
因为她给出了一些直截了当的忧郁。
“但我一度走不出阴影。”
“潜意识里,我觉得我是有罪的。因为父亲有罪,所以我就是有罪的。”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摆平一切事情,直到近两年,我愈发清醒地发现我做不到。”
然后,终于,她对陆敬山进行了一点点口诛笔伐。
她提到楚诵被跟踪、提到二叔死缠烂打要他托关系帮他未曾谋面的堂弟上学。
她也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我无意质疑我国赡养方面的法律定义,只是很疑惑,一个人只要生了个孩子,就真的可以永远在道德上压制这个孩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