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资格就有些复杂了,诸如你受皇帝看重,诸如你母族是何等地位,妻族又是何等人物,你这一系有没有可当标杆的人物。
大臣们也不傻,皇子那么多,你非嫡非长,也不占优,就红口白牙让人投效你。从龙之功人人想,但前提你具备潜龙之相,不然今日投你门下,明日他人得等大宝,这笔买卖就做得太亏了。
毕竟从龙也不是全然没有危险的,一不小心当了未来新帝的死对头,一辈子的仕途都玩完。
也因此,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因为你在拉拢,别人也在拉拢,大家都在角逐。
秦王为何每年都要在冬狩上夺得魁首,不就是想在群臣面前展现自己?!
可若能亲身入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做的任何事都可算为你的功绩,你和朝臣来往,也不算是拉拢朝臣,同朝为官多有情谊,自然而然可聚拢一批人在身边。
这些年,魏王之所以能待在边关安稳无恙,一来是经过其多年经营,西北军早已被经营得铁桶一片,尤其他在军中威望之高,常人难以超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不在京城。
在那些常年待在京城的大人们眼里,不在中枢不足为惧,武将安可治国?治国乃文人之事。
恰恰魏王利用这种心态,才打了迂回一仗,告诉他们功高盖世,盖得可不光是军中那一片的世,也能进入中枢与尔等博弈一番。
而魏王出任枢密使,同时也代表着一个讯号。
这个讯号所有人都接受到了,在立储和未来大位继承人上,群臣不可能不看太和帝的意思。
如今太和帝的意思有了,魏王当了枢密使,把其他皇子比得一无是处,众大臣难道不考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