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步兵对决

叶尔羌的小型圆盾,因为防护面积小,所以主要用在马上。也可以背在后背上,用来撤退时抵御敌人弓箭的袭击。这些小型圆盾一层两毫米的铁皮,内部加着生牛皮内衬。挡住弓箭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杨凡重整京营后,对现有的武器进行了改进。一个是对三眼铳的枪膛重新修整。因为这些枪管不够直。

杨凡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这个年代的火枪口径偏大。而且每一支火铳口径都不一样,有的粗些,有的细些。铅弹没法通用,只能自己用模具铸造自己的。

通过内插枪管,把口径统一了。而且直接去一个新城铁厂生产的钢管。口径仍然够用。

具体做法就是,把三眼铳烧红,导致口径变大,然后插入一个钢管。用锤子捶打。挤出这些铁管里的气泡和弥合裂缝。

等冷却后,金属收缩,就会牢牢的箍住内部的钢管。

枪管直了,精密度高了,准确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个就是发射药,全部换成了栗色火药。燃烧线性好,推进力均匀,既防止炸膛,也增加了子弹的初速。

第三是改用铅包裹钢珠的钢芯弹,提高穿甲能力。毕竟铅太软,穿甲能力有些不足。

看到三眼铳后,他们也是识货的。毕竟中亚的火绳枪也常见。他们有些鄙夷这些明军的京营。听说他们是皇帝的亲军,保卫京城的。

结果装备的居然是,他们这边早就淘汰了的火门枪。

就算是把三支火门枪并联在一起,你也是火门枪。

射程又近,准确率极差的。

他们立刻就轻视了京营起来,看来这些汉人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如此罢了。至于土默特、哈拉沁这么不经打,肯定是他们早已被漠南肥美的草原给腐蚀了骨头。给伟大的祖先丢脸。

不像他们在中亚这块四战之地,睡觉都枕着弯刀。

但他们轻视归轻视,反应非常快。立刻就弯下腰,减少投影面积,同时举起小型圆盾,手臂前伸,挡住身体的大部分。

西域的钢铁冶炼比较发达,他们的盾牌用的是冷锻铁。

冷锻其实就是冷轧,金属全程不加热,靠外力捶打定型。在这个过程中,金属会出现硬化,防御力惊人。

他们自信,盾牌上的这层布满瘤子的冷锻铁,可以挡住火门枪。毕竟铅弹太软。

但是,实际情况让他们大吃一惊。爆豆一般的枪声响起。所有的盾牌,只要被击中,全部都被击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