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也有人说了些“不得已,请勿见怪”之类的话,到底还是走了。

最后,剩下的人数不足原来的三成。

卢氏的脸色不大好看。

这些人都是她推荐给林悠然的。当初她把消息散播出去,村里人争先恐后找上门,妄想着和林阿姑几人一样跟着林悠然赚得盆满钵满。

没想到,稍稍遇到点困难,她们就撂了挑子,丝毫不顾及那些没做完的活计,更不管少了她们这一环作坊还能不能维持下去。

卢氏都没脸面对林悠然了。

林悠然反过来安慰她:“挺好的,至少咱们的目的达到了。”

她有意和卢氏联手哭穷,就是为了试探大伙。

这些绣娘和食肆的帮厨不同,帮厨们大多是日子过不下去,得了林悠然的救济,同她一条心的。至于绣娘们,即使不在山神庙做工,凭着自身手艺也能混个温饱,只因林悠然给得更多才愿意来。

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没有对错。

然而,在这个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版权约束的时代,那些只顾利益不讲情面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更大的利益出卖作坊。

比如,被工钱更高的成衣铺挖走;再比如,被人收买,套取羽绒服的核心技术;再者,为了钱财以次充好、中饱私囊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的隐患尽早剔除也好。

话是这么说,还是难掩失落。若说没有丝毫期盼是假的,原本她以为绣娘们可以和食肆众人一样,彼此同舟共济,做出一番成绩。

林悠然心情沉重地出了作坊,一抬头,便看到门口站了一个人。

兔绒方帽,狐领披风,鹿皮皂靴上犹带着细碎的冰雪,一瞅就是刚刚抵达,还没来得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