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 某朝某代某时某地有一乌姓富贾, 平日里最爱烧香拜神仙。起初只是祈盼神仙保佑生意红火、家人平安, 愿望被满足之后渐渐贪心起来, 米粮不够了也拜, 衣服没得穿了也拜。
神仙并没有白白地给他, 而是让他用香火钱来换。乌氏精明地算计一番,发现非常划算, 于是心满意足地驮着粮食出了神仙庙。
没想到,回到家却遭了夫人一通骂。乌夫人言道, 你烧三炷香才得一袋米, 可知城南老翁一炷不烧就能白得?
乌氏不信, 自去找老翁求证。走到半路便瞧见了那个瘦骨嶙峋的砍柴老翁, 恰好, 老翁背上扛着粮食袋子,同他的一模一样。
乌氏上前问道:“老丈老丈,你这粮食打哪儿来的?”
老翁答曰:“神仙给的。”
乌氏又问:“烧了几炷香?”
老翁又答:“哪有钱买香?用柴禾换的!”
乌氏不由大怒,原来这神仙还长着一副偏心肠呢,他的那些香火钱能买十车柴禾了!乌氏转头去找神仙理论。神仙只问了一句:“你可愿同那砍柴老翁换一换?”乌氏毫不犹豫点了头,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于是,神仙轻轻吹了一口气,乌氏背上陡然一轻。麻袋还是那个麻袋,里面的粮食却由原本香软可口的稻米换成了仅仅用来果腹的黍子!
这还不算完,等他回到家,发现雕梁画栋的房子不见了,换成了四面漏风的茅草房,满院的仆人牲口也没了踪影,全家最值钱的东西仅仅是一把破了口的柴刀……
两位表演者配合默契,姿势滑稽,逗得观众笑声不断。
赵恒边笑边道:“乌氏虽为商贾,却也讽喻了吾等,与民争利,徒增笑料。”
刘娥柔声道:“既然官家喜欢,不如赐个戏名吧!”
赵恒略一沉吟,道:“便叫《好生之德》吧!”